我站在宫墙下,望着远方的天际。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可心底却泛起一丝寒意。那一日,皇后被废,冷宫高墙隔断了她曾拥有的荣光。而我,也终于在这场权谋之争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可我知道,这不过是开始。
景轩与我在朝堂上赢得了一场胜利,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
皇帝虽惩治了皇后,却也意识到朝中仍有暗流涌动。他命人彻查皇后背后是否有其他势力支持,并召见逍遥派掌门,以示安抚。云溪辅佐七皇子之名,已传遍京城,甚至波及江湖。
然而,真正让我心绪难平的是那日皇帝临别前的一句话:“你比朕想象的,还要聪慧。”
他目光深沉,似有试探,又似在衡量什么。我低头应答,心中却隐隐觉得,这场风暴还未过去。
几日后,景轩在朝堂之上正式提出推行新政。
“国势积弱已久,百姓困苦,赋税沉重,军备松弛。”他在殿上朗声道,“若再不改革,恐怕民怨沸腾,江山难稳。”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眼神扫过群臣,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可回应他的,却是沉默与冷眼。
一位年长的老臣缓缓起身,语气凝重:“殿下所言固然有理,然新政一出,势必动摇旧制根基。民间惯于旧法,骤然变革,恐生乱象。”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老夫亦以为,当以稳为先。若贸然行事,只怕民心不安,反失社稷之本。”
殿中气氛一时凝滞。
我站在殿外,透过门帘缝隙望向殿内。那些曾经默不作声的大臣们,此刻纷纷站出来反对,他们的眼神中藏着不屑与讥讽,仿佛在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妄图撼动百年根基。
景轩没有退缩。他一一列举新政的好处,从减轻赋税、整顿吏治到加强边防,条理清晰,言辞恳切。
可回应他的,依旧是沉默。
我知道,这些大臣并非真的不懂新政的好坏,而是不愿失去手中的权力。他们习惯了旧制度下的利益分配,新政一旦施行,他们的特权将被削弱,地位也将动摇。
散朝后,我随景轩回到府中。墨羽早已候在门外,神色凝重。
“殿下,方才江逸与几位世家子弟密会,似乎在商议如何阻挠新政。”
景轩闻言,眉头紧锁:“果然如此。”
我轻声道:“他们不会轻易放手,毕竟,新政触动的是他们的根本利益。”
景轩点头,眼中闪过一抹锐利:“那就让他们看看,我们不是好惹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景轩开始着手推行新政。他派遣亲信官员前往各地,监督政策落实,确保新政能真正惠及百姓。
我也并未闲着。每日清晨,我都会亲自撰写宣传文稿,派人送往各地张贴,向百姓解释新政的好处。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理解这场变革的意义。
可阻力远比我想象的更大。
地方官员送来报告,称有人在各地散布谣言,说新政会加重赋税,让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这是故意扰乱民心。”我看着手中的情报,心中已有猜测,“定是保守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
墨羽低声禀报:“属下已经派人追查,发现这些谣言多出自一些世家私设的学堂和茶楼。”
我心中一沉。这些地方,正是舆论最易发酵的地方。若不能及时遏制,百姓对新政的信任将彻底崩塌。
“必须尽快澄清。”我对景轩说,“否则,民心一失,新政便再无立足之地。”
他点头,立即下令在京畿地区设立宣讲团,由朝廷派出专人讲解新政内容,同时严令各地官员不得懈怠执行。
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地方官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执行新政,实则拖延敷衍,甚至暗中破坏。
某日,一封急报送入府中——江南一名知府因不满新政削减其俸禄,竟私自修改赋税条例,导致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我看完急报,心头一阵发凉。
“这些人,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我攥紧拳头,指甲几乎陷入掌心。
景轩轻轻拍了拍我的肩:“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只要百姓看到新政带来的好处,他们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为了他们。”
可我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满天星斗。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一丝凉意,也带来了远处隐约的鼓声。
那是百姓敲响的鼓,是他们对新政的期待,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
忽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墨羽快步走入,脸色凝重。
“殿下,王大人求见。”
景轩微微皱眉,随即点头:“请他进来。”
我正欲起身离去,却被他按住肩膀:“你也留下吧。”
王大人步入书房,神情复杂地看了我一眼,才开口道:“殿下,属下刚刚收到消息,江逸联合了几位世家代表,在京中大肆宣扬新政会导致国家动荡,甚至……还暗示您意图篡位。”
此言一出,屋内空气骤然凝固。
我猛地抬头,看向景轩。他面色平静,却掩不住眼中的一抹怒意。
“他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他冷笑一声,“连这样的污蔑都敢用。”
王大人继续道:“如今坊间已有传言,说您借新政之名,行夺权之实。更有甚者,说您与江湖势力勾结,意图颠覆皇权。”
我心中一震。这分明是在重演皇后的手段——以谣言搅乱民心,再借机打击对手。
“不能再等了。”我咬牙道,“我们必须反击。”
景轩点头,目光坚定如铁:“明日,我会亲自面圣,请求陛下主持公道。”
我看着他,心中一片清明。这一战,才刚刚开始。
喜欢溪畔柔情铸就朝堂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溪畔柔情铸就朝堂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