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看着代表苏州的那枚小旗,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
“他们要的是什么?无非是‘名’与‘利’。既想保住自己清贵士绅的名声,又想保住脚下土地的厚利。”
“那好,本宫……就偏偏从这两样东西下手。”
他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传令下去。第一,对外宣称,因苏州‘文脉贵重’,朝廷体恤士林之情,‘皇家军工总署’的选址,暂缓。”
“什么?”宋应星大惊失色,“殿下,这岂不是向他们低头了?”
“低头?”朱雄英笑了,“这叫欲擒故纵。我们先把姿态放低,让他们以为自己赢了,放松警惕。然后……”
他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狡黠。
“然后,去把这个消息,‘不经意’地透露给松江府、杭州府的商会,尤其是那些新兴的海商。”
“告诉他们,苏州的士绅们‘高风亮节’,不愿让这泼天的富贵落在自家门口。朝廷现在正在考虑,将这座能带来数万工匠、无数订单、能让一座城市凭空崛起的巨大工坊,改设在松江或是杭州。”
“同时,再拟一道恩旨。凡军工总署所在之地,其商税,可减免半成。其商户,在采买官盐、官铁等物资时,享有优先权。”
此言一出,宋应星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
这……这是阳谋!彻头彻尾的阳谋!
苏州的士绅,讲究的是“名”,看不起“利”,所以他们抵制。可松江、杭州那些靠着海洋贸易发家的新兴海商,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利”!一座能带来庞大产业链和税收优惠的军工厂,对他们而言,不啻于一座从天而降的金山!
可以预见,当这个消息传出,松江和杭州的商会,会如何疯狂地向当地官府施压,会如何动用一切力量,来争夺这个项目!
届时,苏州士绅的“清高”,在邻居们即将“暴富”的现实面前,还能维持多久?他们内部,还能保持铁板一块吗?那些家族里稍微有些商业头脑的年轻人,会不会对族中老顽固们的决定,心生怨言?
这就叫,挑动内斗,化敌为友,让敌人自己打败自己!
“殿下英明!”宋应星由衷地赞叹道,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太孙,只觉得对方的智慧,深不见底。
朱雄英微微一笑,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他继续说道,“去,以我的名义,在《大明邸报》上,连续刊载三篇文章。”
“第一篇,叫《论工商与国本之辩》。文章要引经据典,论证工商之繁荣,不仅不会动摇农本,反而能通过反哺,大大巩固农业。要将那些反对者,描绘成只知死读书、不识经济大势的腐儒。”
“第二篇,叫《横山勘探纪要》。要详细描述横山一带的矿产、水利资源,是如何的天赐之地,是建造军工总署的不二之选。要让全天下的工匠和商人都知道,苏州士绅,为了自己那点虚名,放弃了一个何等巨大的宝库。”
“第三篇,要写得情真意切一点,就叫《哀苏州,失其机》。痛惜苏州府因部分士绅的短视,错失了成为大明第一工业重镇的历史机遇。要让苏州府的普通百姓明白,是他们身边那些高高在上的士绅,亲手断送了他们子孙后代的前程!”
三篇文章,一篇打理论,一篇摆事实,一篇煽动人心。如三支利箭,射向苏州士绅最看重的“名声”。
阳谋与舆论,双管齐下。
朱雄英相信,不出一个月,那些自以为是的苏州士绅们,就会发现,他们不仅输了里子,更会输掉面子。到时候,求着官府把军工厂建回去的,恐怕就是他们自己了。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而这一次,朱雄英的武器,不再是火炮与战舰,而是更可怕的——人心与利益。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