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北境。
风,如同利刃,卷起漫天黄沙,抽打在古老而斑驳的城墙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城头之上,那面巨大的“明”字大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却难掩其下那股沉沉的暮气。
总兵官陈德,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将,已经数日未曾合眼。他的双目布满血丝,凝视着城外那片苍茫的大地,神情凝重如铁。
响水关失陷,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他镇守了一生的防线。数万北元精骑,如入无人之境,在山西腹地肆虐。虽然他们并不攻打坚城,只是四处劫掠,但其造成的恐慌与破坏,已让整个北境防线风声鹤唳。
陈德数次想尽起大同之兵,出关迎击,将这股该死的敌人堵住。但他不敢。对方来去如风,行踪飘忽,一旦大军出城,若中了埋伏,或是被其绕后,那大同这座北境第一重镇,便危在旦夕。他输不起。
这种打不着、追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烧杀抢掠的憋屈,几乎要将这位老将的脊梁压垮。
“报——!”
一名传令兵飞奔上城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奇异的激动:“将军!京师……京师派来的援军到了!”
“援军?”陈德精神一振,“来了多少人?是哪位大将军的部曲?”
“回将军,来……来了一千人。旗号是……‘神机营’。”
“神机营?”陈德一愣,随即眉头紧锁。这个名字,他听过。是那位皇太孙殿下在京师里组建的“新军”,据说人手一支新式火铳,整日操演些古怪的队列。一千人?还是些没上过战场的“娃娃兵”?
他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熄灭了大半。京师这是……在拿他大同的军民开玩笑吗?
怀着满腹的疑虑,陈德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
当他看到那支军队时,他彻底愣住了。
那是一支他从未见过的军队。
一千名士兵,排着整齐的、如同刀切斧砍般的方阵,迈着同样整齐的步伐,缓缓向城门走来。他们身上穿着统一的玄色劲装,外罩轻便的铁甲胸片,头戴新式铁盔。每个人都背着一支造型奇特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长管火铳,腰间挂着统一规格的弹药包和短刀。
他们的脸上没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只有一种近乎于麻木的沉静与纪律。他们的眼神,冰冷而专注,仿佛前方不是一座雄关,而是一座等待他们检阅的校场。
为首的将领,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面容英武,眼神锐利。他正是朱雄英的心腹爱将,神机营指挥使,周观。
“末将神机营指挥使周观,奉皇太孙殿下令,前来协防大同!参见陈总兵!”周观在马上抱拳行礼,不卑不亢。
陈德看着这支“不像军队”的军队,心中五味杂陈。他看不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但那股扑面而来的、与他麾下那些骄兵悍将截然不同的纪律性与压迫感,却让他这位老将也感到一阵心惊。
“周将军一路辛苦。”陈德按捺下心中的疑虑,将他们迎入城中。
神机营的到来,并未给大同的守军带来太多信心,反而成了一些老兵油子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看那群小子,走路都跟木偶似的,一步是一步,两步是两步,上了战场,怕不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蒙古人的马刀砍了脑袋!”
“就是,听说他们那火铳,金贵得很,一颗子弹都要算钱。哪有咱们的弓箭使得痛快!”
对于这些议论,周观充耳不闻。他按照朱雄英出发前的密令,拒绝了陈德安排的城中营房,而是直接将部队拉到了大同城外一处地势开阔、紧邻官道的丘陵地带,就地扎营。
随即,他下达了一系列让所有大同守军都看不懂的命令。
“全营听令!以百人为单位,立刻挖掘战壕!壕沟要深八尺,宽五尺,呈‘之’字形分布!前方设置拒马、鹿角,后方构筑简易炮台!”
“炮兵队,立刻校准‘神威’火炮射击诸元,将前方三百步至八百步范围内的所有区域,划分成射击网格,编号记录!”
“所有士兵,进入阵地后,无我命令,不许露头,不许开火!”
挖掘战壕?这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战术。大同的将士们,只看到神机营的士兵们,如同工蚁一般,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在短短一天之内,便在那片平坦的丘陵上,构筑起了一道由壕沟、土垒、拒马组成的、看起来古怪却又无比坚固的立体防御阵地。
陈德登上城楼,用望远镜看着那片阵地,百思不得其解。这群人,不进坚城,反而在野外挖沟,是想做什么?难道他们想用这一千人,和这一堆土坑,去抵挡数万蒙古铁骑的冲锋?
疯了。陈将军得出了结论。
三天后,机会来了。
北元太尉之子察罕,在山西腹地劫掠一番之后,正准备满载而归。当他得知有一支小规模的明军援军抵达大同,并且不知死活地在城外扎营时,他笑了。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明朝人送给他的一份临别大礼。吃掉这支部队,不仅能缴获更多的军械物资,更能极大地打击明军的士气,为他这次完美的突袭,画上一个辉煌的句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