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的钟鸣还在应天府上空回荡,朱雄英手捧那卷承载着帝国未来的诏书,已然回到了东宫。
他没有丝毫耽搁,甚至未曾换下那身庄重的朝服。温热的丝绸触感和诏书上朱砂私印的沉重,仿佛一股股电流,催促着他将那宏伟的蓝图,化为坚实的土地。
“传我将令!”朱雄英的声音在东宫中显得格外清亮,“命格物司所有主事、匠作首领,半个时辰内,于格物司总署议事厅集结!一个都不能少!”
命令如风,迅速传遍了格物司的各个角落。
格物司,这个原本只是小打小闹,被朝臣们视为皇太孙“奇技淫巧”之所的机构,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肃穆。
---
半个时辰后,格物司议事厅。
平日里略显空旷的厅堂,此刻挤满了人。为首的是格物司名义上的掌舵人,大学士宋濂,他身侧则是格物司实际的技术总管,老匠人李山。他们的身后,是格物司的骨干——一群精通算学、物理、化学、机械的年轻研究员和老成持重的匠师。
他们神情各异,有困惑,有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
朱雄英大步流星地走入,身后的侍卫将一卷黄绫诏书“哗”地一声,在长案上铺展开。那刺目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和下方鲜红的玉玺大印,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呼吸。
“诸位,”朱雄英目光如电,扫过每一个人,“今日,陛下于奉天殿当庭口授,下此诏书!”
他顿了顿,给予众人消化这巨大信息量的时间。
“诏书有二。其一,设‘大明皇家海洋商社’,总揽海外勘探、贸易、殖民诸事。其二,命我朱雄英为‘海外经略使’,全权总督此事!”
轰!
议事厅内如同引爆了一颗惊雷。所有人脑中一片空白,宋濂更是激动得胡须颤抖,而李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则死死地攥成了拳头。
他们知道,皇太孙赢了。赢得如此彻底,如此辉煌!
朱雄英双手虚按,压下众人的骚动。他的眼神里没有胜利的骄狂,只有如深海般沉静的决意。
“商社与经略使,只是名头。要想让这艘大船扬帆起航,我们需要真正的核心——技术!”
他指向身后的格物司众人,声音陡然拔高。
“所以我决定,以格物司为基石,即刻扩编,成立一个全新的机构——海洋技术总署!”
“此总署,将是大明未来一切海洋事业的心脏与大脑!它的唯一使命,就是为我们打造出能够征服任何一片海洋的工具!”
话音未落,他转身抓起一支炭笔,在身后早已备好的巨大木板上,龙飞凤凤舞地写下四个大字:
海洋技术总署
紧接着,他在总署之下,划出了三个分支。
“总署下设三部。第一,造船部!负责设计、建造大明最先进的船只!我要的船,不是只能在近海打转的渔船,而是能横跨大洋,无惧风浪的巨兽!”
“第二,航海部!负责绘制海图,研究洋流、信风,探索新航线!我要让大明的船长,即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能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该去何处!”
“第三,天文部!负责观测星象,改良历法,制造最精准的计时与测距工具!我要让‘天圆地方’的旧识,在我们手中,被彻底颠覆!”
三个部门,三个清晰无比的目标,像三柄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这不再是空想,这是分工明确,即将付诸实施的行动纲领!
“但是,”朱雄英话锋一转,“我们缺人!缺顶尖的人才!”
他看向宋濂:“宋师,我需要你以我的名义,草拟三份招贤令。不拘一格,不问出身,不看功名!只要是在造船、航海、天文、算学领域有真才实学之辈,格物司,不,海洋技术总署,都要!”
“招募使者,即刻出发!”朱雄英的手重重地拍在地图上,点向东南沿海。
“去南京龙江船厂,去福建泉州,去广东,去所有沿海卫所!告诉那些被埋没的能工巧匠,告诉那些空有抱负的航海家,告诉那些被视为异端的观星者——时代变了!”
“大明,需要他们!我,朱雄英,亲自许诺他们前所未有的地位、财富,以及……名留青史的荣耀!”
---
三支招募队伍,带着皇太孙的亲笔信和足以让任何人心动的优渥条件,如三支利箭,射向了帝国的东南。
福建,福州。
一个略显破败的院落里,一个中年匠人正蹲在地上,给一艘小小的内河驳船修补船底。他叫汪道涵,祖上曾是元代泉州造船厂的总匠师,家学渊源,胸中藏着无数不外传的造船秘术。
然而,洪武朝严厉的海禁,让英雄再无用武之地。汪家的屠龙之技,如今只能用来修理这些运载米粮的河船,勉强度日。
“汪师傅,朝廷来人了。”
汪道涵头也不抬,语气里满是嘲讽:“朝廷?是来查我们有没有私自下海,还是来收木料税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