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前,草北屯的闲洼地突然热闹起来。曹大林带着人往冻土上泼热水,铁镐砸下去直冒火星子。"就这儿!"他跺跺脚,"底下是暖泉眼,俺爷说过冬天冒白汽儿!"
海花从渤海湾运来的海带苗装在保温桶里,嫩褐色的苗绳结着冰碴。周卫东愁眉苦脸:"曹哥,这玩意儿在海水里都难养活,你整淡水里不是胡闹嘛!"
"谁说用淡水了?"曹大林笑着指向远处的盐碱地,"俺们配人工海水!"他让刘二愣子开车拉来盐卤,按林为民计算的浓度兑进暖泉。徐炮把猎獐子的套索功夫用在绑浮架上,栓柱则贡献出捞蛤蟆的网兜当苗床。
头批海带苗下池那日,全屯老少都来看稀奇。苗绳沉进泛绿的盐水里,像给池塘梳了辫子。王奶奶嘟囔:"这不瞎折腾嘛!海菜离了海还能活?"话音未落,池面咕嘟冒起泡——竟是暖泉开始涌水!
惊喜没持续三天,海带苗突然发白腐烂。曲小梅捞起查看:"长白毛了!是淡水霉菌!"紧急撒下硫酸铜也不见好,眼看五千株苗要泡汤。
深夜,曹大林独坐池边发呆。他忽然想起什么,奔回屋捧出个陶罐——正是从海边带回的海泥。抓把泥撒进池子,奇迹发生了:白霉遇泥即止,海带苗竟慢慢返绿!
"是海洋菌群!"林为民在显微镜下惊呼,"泥里的微生物克制了霉菌!"于是每周往池里撒海泥成了定例。海花爹听说后,特意捎来几袋"老娘土"——渔村晒盐池底的陈年淤泥。
更大的麻烦在冬至袭来。连续暴雪让水池结了厚冰,冰下的海带见不着光开始发黄。徐炮抡镐破冰,冰窟窿转眼又冻上。刘二愣子想把拖拉机排气管插进池子加热,被曹大林拦住:"废气呛苗!"
关键时候春桃出了主意。她带着姑娘们把过年糊窗户的油纸裁成条,贴在冰面上透光。又搬来喂牲口的草料袋浮在水面,既保温又防冻。海带苗果然恢复生机,还比海边长得肥厚。
开春化冻时,池水却泛起红潮。原来暖泉含铁量高,氧化后生了铁锈菌。海带叶上挂满红锈,摸上去沙沙响。周卫东急得跳脚:"这玩意卖相忒差!"
曹大林却不慌不忙让人捞起海带,铺在青石板上晒。铁锈在阳光下竟变成赭红色,瞧着像烟熏过的特产。他掰块尝了尝:"咦?带股松烟香!"原来铁锈与海带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销售时果然因祸得福。供销社主任看着红海带直挠头:"这颜色...不敢收啊!"曹大林当场泡发凉拌,浇上野山椒油。主任嚼得嘎嘣响:"够劲!比辣白菜还下饭!"当即订了二百斤,还取名叫"红梅海带"。
真正的突破在谷雨那天。林为民检测时发现,红海带的碘含量是普通海带的三倍!"是暖泉里的矿物质!"他激动地翻数据,"这含量能当补碘食品卖!"
消息传到县医院,医生特意来考察。有个甲状腺肿大的患者连续吃红海带一个月,肿物居然消了!县广播站闻讯来采访,镜头里曹大林举着海带说:"俺们这是山海合炼的丹!"
周卫东彻底服了,拉着曹大林要扩大规模。两人在盐碱地上规划出十亩养殖池,用火山石砌岸,引暖泉调温。海花爹贡献出祖传的"潮汐模拟法"——用风车提水制造人工波浪。
最绝的是栓柱的发明。这小子把废旧拖拉机改装成收割机,滚筒上钉着獐子牙做的梳齿,海带过机即成丝。春桃带着姑娘们把海带丝编成辫子状,晒干后能长期保存。
立夏前首茬丰收,红海带装了整整三车。发车时老鳖突然现身池边,背甲上沾着赭红色的海带碎屑。它缓缓爬过新修的养殖池,在入水口产下两枚莹白的蛋。
曹德海提着马灯来看,啧啧称奇:"老伙计给咱送种来了!"果然,蛋壳破裂后爬出两只小鳖,甲壳上天然带着海带状纹路。
月光照亮粼粼池水,也照亮新挂的"山海养殖试验场"牌子。曹大林捏着红海带的手感了感,忽然对周卫东说:"明年咱试试点人参——听说海参能在淡水养哩!"
而百里外的渤海湾上,渔人们正望着泛红的海水惊叹。镇海老鳖破浪游过,鳞甲间缠绕着长白山的松针。
喜欢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