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范滂等人批评朝政,从公卿以下的官员都对他们很恭敬,太学生们也争着仰慕他们的风度,觉得文学将会复兴,隐士们会重新被任用。只有申屠蟠叹息道:“以前战国的时候,那些隐士们高谈阔论,各国的君主甚至为他们清扫道路,在前面为他们引路,可最后却发生了坑儒烧书的灾祸,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差不多啊。”于是他在梁、砀一带隐居起来,在树上搭个屋子,把自己当作佣人。过了两年,范滂等人果然遭遇党锢之祸,只有申屠蟠超脱事外,没有受到牵连。
司马光评论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君子可以在朝堂上宣扬正义,指正小人的罪过,没人敢不服;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君子只能闭口不言,躲避小人带来的灾祸,可即便这样有时也难以幸免。党人们生在这混乱的时代,又没有身居高位,天下动荡不安,却想用言论来挽救局势,评论人物好坏,激浊扬清,这就好比去撩拨毒蛇的头,踩踏虎狼的爪子,以至于自己遭受残酷刑罚,还连累朋友,士人阶层几乎被消灭,国家也跟着走向灭亡,这难道不悲哀吗!只有郭泰既明智又通达,能够保全自己;申屠蟠能洞察先机,迅速行动,不等事情恶化就早早隐退,他们的做法真是卓越,一般人比不上啊!
建宁二年庚子日月底,发生日食。
十一月,太尉刘宠被免职,太仆扶沟人郭禧担任太尉。
鲜卑侵犯并州。
长乐太仆曹节生病,病情危急,皇帝下诏任命他为车骑将军。不久,曹节病好了,就上交印绶,又担任中常侍,赐位特进,俸禄为中二千石。
高句丽王伯固侵犯辽东,玄菟太守耿临出兵讨伐,迫使他投降。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庚戌年)
春天,三月丙寅日月底,发生日食。
朝廷征召段颎回到京城,任命他为侍中。段颎在边疆十多年,从来没有舒舒服服睡过一天安稳觉,和将士们同甘共苦,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拼死作战,他所到之处都能立下战功。
夏天,四月,太尉郭禧被免职,任命太中大夫闻人袭为太尉。
秋天,七月,司空刘嚣被免职;八月,任命大鸿胪梁国人桥玄为司空。
九月,执金吾董宠因为假传永乐太后的旨意请托事情,被关进监狱处死。
冬天,郁林太守谷永用恩德和信义招降了乌浒人十多万,这些人都归附汉朝,接受汉朝的冠带服饰,汉朝为此新设置了七个县。
凉州刺史扶风人孟佗派从事任涉带领敦煌兵五百人,和戊己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宴,率领焉耆、龟兹、车师前、后部的军队,总共三万多人去讨伐疏勒,攻打桢中城,四十多天都没能攻下,只好撤退。后来疏勒王接连被人杀害,朝廷也没办法再去治理。当初,中常侍张让有个监奴,负责管理家里事务,威风很大。孟佗家财丰厚,和这个监奴结交,用尽财物讨好他,毫无保留。监奴们都很感激他,问他想要什么。孟佗说:“我就希望你们能给我拜一拜。”当时去求见张让的宾客,车辆常常有几百上千辆,孟佗去见张让,去得晚了,进不去,那个监奴就带着一群家奴在路上迎接他,向他下拜,然后一起用车子把他迎进家门,宾客们都很惊讶,以为孟佗和张让关系特别好,都争着把珍贵的玩物送给他。孟佗把这些东西又分给张让,张让特别高兴,因此任命孟佗为凉州刺史。
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辛亥年)
春天,正月甲子日,皇帝行加冠礼,大赦天下,但党人不在赦免之列。
二月癸卯日,发生地震。
三月辛酉日初一,发生日食。
太尉闻人袭被免职,任命太仆汝南人李咸为太尉。
发生大瘟疫。
司徒许训被免职,任命司空桥玄为司徒;夏天,四月,任命太常南阳人来艳为司空。秋天,七月,司空来艳被免职。
癸丑日,立贵人宋氏为皇后,宋皇后是执金吾宋酆的女儿。
司徒桥玄被免职,任命太常南阳人宗俱为司空,前司空许栩为司徒。
皇帝因为窦太后有拥立自己的功劳,冬天,十月戊子日初一,率领群臣到南宫朝见太后,亲自给太后进献食物,祝太后长寿。黄门令董萌因此多次为太后诉说冤屈,皇帝很认同,对太后的供养和待遇比以前更好了。曹节、王甫很痛恨董萌,就诬陷他诽谤永乐宫,把他关进监狱处死。
鲜卑再次侵犯并州。
评论
这段史料涵盖了东汉建宁二年至四年的关键事件,核心围绕党锢之祸的深化、士人命运的分化与宦官专权的登峰造极,字里行间尽显乱世的悲凉与人性的挣扎,可从三个维度解读:
党锢之祸的极致:道义与暴力的殊死碰撞
范滂入狱的场景,堪称汉末士大夫精神的巅峰写照。当吴导“抱诏书闭传舍而泣”,当郭揖“解印绶欲共亡”,范滂的选择超越了个人生死——他以“死则祸塞”的担当,拒绝牵连他人;与母亲诀别时,母亲一句“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将儒家“三不朽”的价值观推向极致:比起寿考,“令名”才是永恒的生命。而他对儿子的遗言“使汝为恶,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更是道尽乱世中“行善反遭祸”的荒诞,道破制度性邪恶对伦理的扭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