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城内,硝烟尚未散尽,残阳如血,将这座饱经战火的城池染成一片暗红。
经过半天的激烈围剿,金兵的抵抗终于画上了句号。
除了两万识趣放下武器、甘愿成为俘虏的金兵外,其余的都命丧黄泉,去见他们的阿骨打或金太祖了。
至于这些亡魂是去告状还是抱怨,高宠、辛弃疾、杨再兴、牛皋等人无暇顾及,此时,他们正全身心投入到战后的善后工作之中。
高宠站在残破的城墙上,望着满目疮痍的秦州城,眉头紧锁。
城中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街道上散落着兵器、瓦砾,偶尔还能看到几具金兵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和硝烟味。他深知,战后的恢复工作千头万绪,而民政事务更是重中之重。
高宠本想将民政工作交给辛弃疾处理,他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说道:“稼轩,这民政之事,你向来心思缜密,就由你负责吧。”辛弃疾却连连摆手,苦笑着说:“高大哥,你这可是赶鸭子上架啊!我对秦州的情况两眼一抹黑,之前也没有处理民政事务的经验,贸然接手,只怕会出乱子。”
辛弃疾深知,民政工作关系到秦州百姓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混乱。
为了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辛弃疾找到了耶律不六,向他询问秦州当地的情况。
耶律不六沉思片刻,说道:“如今的知府吴有为倒是个不错的人。
他在民政方面颇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和完颜不惊同流合污,反而还一直反对完颜不惊祸害民众。”
耶律不六向辛弃疾详细讲述了吴有为的事迹。
原来,完颜不惊在秦州胡作非为,尤其喜好抓落单的少女。
若不是吴有为坚决反对,甚至威胁说要上书金主弹劾他,完颜不惊恐怕早就明目张胆地挨家挨户抓少女,不知会有多少百姓深受其害。
听了耶律不六的介绍,辛弃疾心中一动,觉得让吴有为继续担任知府来处理善后工作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起这个吴有为,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
吴有为出身汉人,却生活在辽国统治之下。
在辽国,汉人并未受到平等对待,即便他才高八斗、学识渊博,也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
为了谋得一官半职,他动用了家人的所有关系,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秦州知府这个位置。
辽国实行独特的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制主要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采用契丹旧制,保留了浓厚的游牧民族特色;而南面官制则用于管理汉人等农耕民族,基本沿袭了唐代以来的政治制度。
所谓南面,指的是以前的幽云十六州地区,不过如今这些地方已经属于大宋。
金国建立后,也借鉴了辽国的南北官制,秦州恰好位于宋金两国的交界处,且地处偏僻,吴有为这个秦州知府的位置就如同坐在火药桶上,充满了危机与挑战。
吴有为这个名字,承载着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有所作为。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来到秦州后,他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傀儡知府,处处受到限制和掣肘。
他曾多次想要撂挑子不干,可每当看到秦州百姓那渴望安宁的眼神,想到如果再来一个新的知府与完颜不惊同流合污,百姓们将遭受更大的苦难,他就狠不下心来。
于是,他选择了坚持,在这艰难的处境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百姓。
这次,完颜不惊的所作所为彻底惹怒了大宋的高宠军长,秦州之战爆发。
吴有为看着战火在城中蔓延,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知道自己无力阻止这场战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州被炮轰。
城破前,他遣散了所有的奴仆和婢女,让他们各自逃命。
然后,他回到府中,与家人静静地等待宋军的到来。
因为他清楚,高宠军长曾说过,他和完颜不惊都在罪魁祸首名单中。
吴有为曾劝妻子带着儿子、女儿逃走,可他的爱妻却坚定地说:“此生与你同甘共苦,如今即便面临生死,我也会和孩子陪你一起,我们一家人绝不分离。”
妻子的话让吴有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让他坦然接受了即将到来的命运。
他不愿连累其他百姓,决定和家人一起面对宋军的抓捕。
辛弃疾带着高宠等人来到知府衙门时,看到吴有为一家整齐地坐在大堂上,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和恐惧。
吴有为见到辛弃疾等人,缓缓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在下吴有为,恭候各位将军已久。”辛弃疾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吴有为,只见他身形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和沉稳,丝毫没有想象中傀儡知府的怯懦。
辛弃疾走上前去,说道:“吴知府,我们听闻你在秦州的所作所为,对百姓多有保护。
如今秦州刚经历战火,百废待兴,我等想请你继续担任知府,处理战后的民政事务,不知你意下如何?”吴有为微微一愣,他以为他听错了,于是问道,你们不抓我还任命我为知府,我没有听错吧? 在得到辛弃疾的肯定后,他有点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没想到宋军不仅没有立刻治他的罪,还愿意让他继续担任知府。他心中感动,连忙说道:“多谢将军信任,在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