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手中紧握着宗晴琳从河间寄来的信件,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定心丸。
当他读到她已与折可柔结为好姐妹,还盼着他能将折可柔纳入府中,让这份情谊在更深的羁绊中延续时,长久以来悬在他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他深知,后宫安稳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有了宗晴琳这一助力,再加上折可柔,后宫便有了一股能相互制衡的力量,不至于出现乱象。“终于能安心了。”赵翊低声自语,目光望向窗外,神色中满是坚毅,现在,他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个关乎大宋生死存亡的计划中了。
数月以来,明里暗里,赵翊从未停止过对大宋局势的调查与分析。
他深入市井街巷,与百姓交谈,了解民生疾苦;与军中将士探讨,知晓军备虚实;与朝中官员周旋,洞察官场弊病。
每一个发现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越发笃定,大宋若不改革,必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终于,休沐之日来临,赵翊早早地起身,精心整理好衣冠,怀着满腔的决心与忐忑,前往徽宗的房间。
这一场交谈,他期待已久,也准备已久,成败在此一举。
见到徽宗,赵翊恭敬地行了大礼,徽宗温和地示意他起身,眼中满是对这个聪慧皇子的期许。
“父皇,儿臣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关乎我大宋的未来。”赵翊开门见山地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
徽宗微微点头,神色凝重,“你且说来,朕听着。”
“首先是军队改革。”赵翊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地看着徽宗,“如今我大宋重文轻武,朝廷部分文臣肆意打压武将,使得武将心寒,军备松懈。
士兵训练懈怠,毫无斗志,对战之时,军心不稳,一遇强敌便即刻溃败。
就说童贯率领的几十万宋军精锐,竟连被金兵打败的几千辽溃兵都打不过,这实在是奇耻大辱!如此软弱的表现,让贪婪的金兵看清了我宋军的不堪,也激起了他们灭亡我大宋的野心。
若不是有宗帅岳飞和儿臣力主抗金,恐怕李邦彦之流的大臣,很快就会迫使您或赵恒皇兄投降。
因为在他们眼中,没了大宋,不过是换个主子,可您和诸位皇亲国戚,又怎会有这般好运?那些金兵野蛮成性,一旦得逞,皇子公主、皇后嫔妃们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徽宗听到此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子微微颤抖。
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让他冷汗淋漓的梦境,梦中的场景与赵翊所说的如出一辙,自己和赵恒投降后,皇室众人惨遭金兵凌虐,那一幕幕惨状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可是,若武将权力过高,再度出现‘黄袍加身’之事,又当如何?”徽宗心有余悸地问道。
赵翊对此早有预料,微微一笑,从容说道:“这并不难。
只要将军饷掌握在我们手中,确切地说是掌握在国库手中。
将领无法给士兵发军饷,士兵又怎会听他的?而士兵和将领的军饷都由父皇您决定给或不给,他们自然会对您忠心耿耿。”
徽宗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赞叹。他惊叹于赵翊不仅军事才能卓越,竟还能想出如此精妙的计策。
回想起赵恒,每次询问时总是词不达意,相比之下,赵翊简直是上天派来挽救大宋的救星。他暗自庆幸当初力排众议,换上了赵翊这个太子。
“此计甚妙!若朕将此事交予你去办,你可有把握?”徽宗满怀期待地问道。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赵翊坚定地回答。
得到赵翊的肯定答复,徽宗欣慰地点点头,“好,朕信你。”
接下来,赵翊有条不紊地将政治、经济、教育、民生、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一一列出,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政治方面,如今官场腐败成风,官员结党营私,买官卖官现象屡见不鲜。
儿臣以为,应当加强监察制度,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直接对父皇您负责。监察官员定期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一旦发现有贪污腐败、渎职等行为,严惩不贷。
同时,严格官员选拔制度,废除恩荫制度,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
“经济上,大宋虽商业繁荣,但税收制度混乱,大量财富流入了富商和贪官的口袋。
儿臣建议重新制定税收政策,合理调整商税、田税等税率。
对于商业活动,加强监管,打击走私和偷税漏税行为。同时,鼓励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然而如今的教育体系存在诸多弊端。
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科举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儿臣认为,应当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除了儒家经典,还应增加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