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微光艰难地穿透浓厚云层,洒在大宋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却未能驱散弥漫在人心头的阴霾。
徽宗的朝堂之上,依旧是一片混乱与推诿,面对金兵绕道潭州的惊天危机,大臣们争论不休,求和之声此起彼伏,可派使者的具体人选、求和的筹码数额,全然没个定数,仿若一群无头苍蝇,在这危急存亡之秋乱撞。
赵翊的上书如他所料,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
但他岂是轻易会被朝堂腐朽之气挫败之人?营帐内,他召集亲信将士,面庞坚毅,目光如炬:“朝廷虽有负我等报国之心,可大宋百姓无辜,国土不容践踏!我决意率咱们本部人马,奔赴潭州,阻金兵去路,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让贼寇得逞!”众将士轰然响应,呼声震得营帐簌簌作响,他们深知此行艰险,却无一人退缩,眼中满是赴死的决绝与保家卫国的赤诚。
与此同时,岳飞的营帐中同样灯火通明。
岳家军的训练从未停歇,士兵们在寒夜中挥汗如雨,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岳飞身披银甲,手持长枪,亲自示范招式,一招一式尽显英雄本色。
听闻赵翊欲独自驰援潭州,岳飞浓眉紧锁,深知此举危险重重,可他更为赵翊的忠义所动:“赵将军高义,我岳家军又岂会落后?传我军令,即刻准备出征,与赵翊将军并肩作战,共守大宋江山!”
宋林在黄河防线收到各方消息,眉头拧成了麻花。
他清楚,自己这边一旦兵力抽调,金兵极有可能再度强攻黄河。但潭州若失,一切皆是枉然。权衡再三,他决定留下半数精锐,依托坚固工事继续守御黄河,自己则亲率另一半机动性强的队伍,星夜兼程奔赴潭州。
临行前,他对守河将士千叮万嘱:“黄河防线是大宋命脉,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能让金兵踏足南岸一步!”将士们齐声应诺,目光坚毅如磐石。
在通往潭州的官道上,赵翊的部队马不停蹄。
沿途百姓听闻他们是去抗击金兵,箪食壶浆,纷纷相迎。
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端着一碗热粥,递到士兵面前:“壮士们,你们是大宋的希望啊,吃饱了好去杀金兵,保咱老百姓的太平日子!”士兵们眼眶湿润,接过粥一饮而尽,脚步愈发匆匆,肩上扛起的不仅是家国重任,更是百姓的殷切期盼。
另一边,岳飞的军队军纪严明,行军有序。
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见之,心中大安。
队伍中有不少年轻后生,听闻要与金兵作战,兴奋中带着紧张,相互切磋战术,磨砺兵器,“跟着岳将军,定能把金兵打得屁滚尿流!”这般豪情壮志,在队伍中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而此时的潭州,知州林大人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城中兵力薄弱,粮草虽有储备,但面对金兵大军压境,能支撑几时?正焦虑间,探马来报,得知赵翊、岳飞两路大军驰援而来,林大人喜极而泣,忙不迭地组织百姓加固城防:妇女们帮忙搬运砖石,孩童们传递工具,青壮年则上城站岗,一时间,潭州城内众志成城。
完颜宗望的大军浩浩荡荡向潭州进发,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可当逼近潭州,看到城墙上旗帜飘扬,军民一心的景象,心中也犯起了嘀咕。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一挥手,金兵如黑色潮水般涌向潭州城。
攻城之战,惨烈异常。
金兵的云梯一次次架上城墙,又一次次被宋军推下;礌石、滚木如雨点般砸向敌军,金兵死伤无数,却攻势不减。
赵翊身先士卒,在城墙上与金兵近身肉搏,手中长剑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血花四溅。
岳飞则率岳家军从侧翼突袭金兵,打乱敌军阵脚,如猛虎下山,杀得金兵丢盔弃甲。
宋林及时赶到,从后方冲击金兵,三面夹击之下,金兵渐渐不支,慌乱败退。
完颜宗望恼羞成怒,却又无计可施。
正欲重整旗鼓,大宋朝廷那边却传来惊人消息:徽宗在惊恐之下,竟欲禅位太子,希冀以此换得金兵退兵。
朝堂动荡,人心惶惶,命令传达至前方,将士们愤慨不已。
赵翊怒发冲冠:“此时换主,军心必乱,大宋危矣!”岳飞亦是痛心疾首:“当以战止战,怎可轻易示弱!”
但局势紧迫,不容迟疑。
赵翊、岳飞等人当机立断,一面安抚军心,告知将士们坚守初心,保家卫国;一面联名上书新君,痛陈利弊,恳请新君坚定抗金决心,莫要重蹈覆辙。
在这乱世烽火中,大宋的命运飘摇不定,可这些忠勇之士以血肉之躯,在黑暗里寻光,在绝境中抗争,试图扭转乾坤,续写大宋未灭的传奇……哪怕前路荆棘满布,他们的身影,已然成为百姓心中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燃遍山河,照亮那被战火吞噬的故土家园。
金兵初尝败绩,退回营地后,完颜宗望大发雷霆,营帐内的桌椅被他踹翻在地,器具摔得粉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