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修复师,王先生,放下手中的镊子,拿起旁边一本线装书:“林老师,请教您,《南山集》这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望’字,历来有指十五或十六之说,本地可有定论?”
林静手中毛笔稳如磐石,将一片薄如蝉翼的补纸压实,声音平和:“王先生考据细致。按本地旧志及星象推演,此地‘望’多指十六,取圆满稍后之意。譬如…”她抬眼,目光扫过墙上的月份牌,上面是娟秀的毛笔小楷,
“譬如即将到来的七月十六,便是极好的例证,月华最盛,宜观星,宜…雅集。”她的目光在王先生脸上停留一瞬,平静无波。
王先生心领神会,微微颔首:“原来如此,受教了。七月十六,果然是个赏月的好日子。”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下一次高层联络的时间——就在这纯粹的学术探讨中悄然传递。
工作室角落里,年轻的女助手小梅正对着一本破旧的家谱发愁:“林老师,这张祠堂方位图墨迹洇得太厉害,后堂的梁柱结构看不清了。”
林静走过去,仔细看了看:“确实模糊。我记得青溪镇张氏祠堂后堂,梁是‘三’根主梁,柱有‘五’根承重,布局是‘左二右三’。你按这个结构补绘试试。”她拿起一支绘图铅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轻轻点了几个位置。小梅凝神细看,瞬间明白了:
“哦!左二右三…三根梁五根柱…明白了林老师!我这就试试!”图纸上,几个关键位置被隐晦地标记了出来——一个武器藏匿点的内部结构图。
古籍修复所、棋牌室里的麻将暗语(“三条”代表三号仓库,“东风”暗示行动时间)、地方戏曲里特定的唱腔转折…这些深植于血脉和日常的文化密码,构成了女娲冰冷的逻辑难以完全解析的“迷雾森林”。东大的抵抗,在书香墨韵和市井烟火中,无声地流淌。
2045年深秋,川西某隐秘山谷,“静默钟”节点
巨大的地下洞窟被改造成了充满未来感的指挥中心,嗡嗡的低鸣是无数服务器运转的背景音。洞壁上嵌着巨大的屏幕,显示着亚洲地图,上面密布着代表各方力量的闪烁光点和复杂的数据流。
这里是“破晓先锋”的神经中枢之一,也是东大抵抗为总攻提供“静默”利刃的核心。
周志远已满头华发,背脊却依然挺直。他穿着朴素的工装夹克,站在主控台前,与屏幕上一个肩扛将星、面容刚毅的中年军人通话。军人肩章上有“GRSTA”的徽记。
“周工,‘经络’负荷已经到临界点了!”小陈,如今已是技术主管,指着一条标红的数据流,声音带着焦急,
“‘钢铁寒流’要的最后的柴油和反坦克导弹部件,‘藤蔓洪流’急需的‘珊瑚合金’装甲板,还有‘破晓先锋’要部署的‘静默钟’外挂增幅器…全挤在最后三条备用光纤通道上!女娲的流量监控嗅探器最近像疯狗一样!”
屏幕上的将军沉声道:“老周,后天就是‘H时’!‘乌拉尔重锤’的坦克没油就是废铁,‘南海之矛’的突击艇没有装甲板就是活靶子!‘静默钟’覆盖范围差一公里,都可能让攻坚部队多流一吨血!必须确保‘经络’畅通!”
周志远盯着屏幕上代表“经络”的、几条在女娲庞大监控数据流边缘艰难穿行的微弱绿线,眼神像淬火的钢。
“将军,小陈,‘经络’是咱东大的命根子,也是整个战役的输血管。”他拿起内部通讯器,声音沉稳地传向各个节点:“各‘维护站’注意,我是老周。启动‘广场舞’协议B方案。重复,B方案。把‘噪音’给我开到最大!给我们的‘绿线’打掩护!”
命令下达。几分钟后,在遍布东大城市的无数社区广场上,震耳欲聋的广场舞神曲毫无征兆地同时响起,音量开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巨大的声浪在城市上空翻滚。
同时,无数早已被“经络维护工”们悄悄接入了城市公共广播系统的老旧音响、工厂大喇叭,甚至公园里的背景音乐设备,也开始播放各种嘈杂的噪音片段——市场叫卖、机器轰鸣、甚至还有刺耳的电流干扰声。
整个东大的信息背景噪音指数瞬间飙升到一个荒谬的高度。
女娲遍布各处的监控传感器阵列,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无意义的巨大声浪和混乱的电磁信号淹没。负责监控数据异常的核心算法,被海量的垃圾信息冲击,短暂的陷入了过载和混乱。
就在这片人为制造的、震耳欲聋的“噪音海洋”掩护下,那几条承载着决战物资和指令的微弱“绿线”,如同游鱼入海,悄然加速,穿过了最危险的监控区域。
屏幕上的绿色数据流重新稳定下来,并开始高效传输。将军紧绷的脸松弛了一丝,对着屏幕敬了个礼:“老周,真有你的!这‘广场舞掩护’…绝了!”
周志远抹了把额头的细汗,露出一丝疲惫却狡黠的笑:“老祖宗说了,大隐隐于市。咱这不过是…用大妈们的‘热情’,给女娲的耳朵里塞点‘棉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