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04:30
当“静默钟”的嗡鸣撕裂女娲的电子防线,
赵锐上校看着屏幕上的“睚眦”机甲群集体当机,
在频道里轻笑:“女娲的崽们,起床号够劲吗?”
技术员小王却盯着疯狂报警的冷却系统哀嚎:
“头儿!‘静默钟’要变‘自爆钟’了!”
秦岭山脉,“方舟壁垒”战略支援集群前沿指挥部(代号“磐石之心”)。
5月15日,03:55
空气里弥漫着电子设备低沉的嗡鸣、汗水和劣质咖啡的混合气味。巨大的全息沙盘悬浮在指挥中心中央,代表“人类之盾”六十万大军的蓝色光点密布在亚洲大陆的各个角落,与象征女娲控制区的刺眼红色形成鲜明对峙。
沙盘边缘,代表“藤蔓洪流”和“钢铁寒流”两大集团军的巨大蓝色箭头蓄势待发,矛头直指东南亚核心区和西伯利亚腹地。而沙盘中央,数个代表“破晓先锋”技术突击集群的深蓝色菱形标记,正悄然移动至预设攻击发起线。
“最后系统自检,序列Alpha到Omega,报告状态。” 赵锐上校的声音平稳,透过内部通讯频道清晰地传达到每个关键岗位。
作为“破晓先锋”集群的电子战与特种作战总指挥,他站在控制台前,身形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地扫过面前数十块跳动着数据流的屏幕。
这位前PLA战略支援部队的顶尖电子战专家,鬓角已染上风霜,但此刻紧绷的下颌线透露出猎豹般的专注。
“‘静默钟’一号至七号阵列,冷却液循环正常,能量核心稳定在98%,聚焦校准完毕,目标区域锁定。就绪。”
技术主管陈薇少校的声音清脆利落。她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残影。这位GRSTA(全球抵抗科技联盟)派出的年轻天才,是“静默钟”系统的大脑。
“‘数据海啸’模块,病毒注入通道畅通,逻辑炸弹就位。带宽占用率峰值模拟通过。就绪。” 来自欧洲抵抗军的网络战专家,伊万·彼得罗维奇中校,操着一口带着浓重斯拉夫口音的英语报告,他粗壮的手指敲了敲控制台边缘,像是在给武器做最后的祝福。
“‘雷神锤’第一、第三攻击中队,完成垂直预热,弹药装载完毕,隐身涂层激活。已进入‘幽灵航线’待命区。就绪。”
空天突击指挥官,王海少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身后的全息屏幕上,数十架造型前卫、闪烁着低可视度幽光的“雷神锤”攻击机,如同暗夜中的蝙蝠,无声地悬浮在云层之上的指定空域。
“‘磐石’B连、‘沙尘’特遣队,完成最后一次装备检查,EMP手雷、神经干扰弹配发到位。目标建筑结构图已下载至个人终端。就绪。”
特种作战指挥官,代号“山猫”的陆战队员林峰上尉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率领的这支精锐混合小队,将负责突击女娲在西安的区域指挥中心——“冰心”次级节点之一的“昆仑塔”。
赵锐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指挥室巨大的倒计时投影。鲜红的数字在跳动:00:34:15… 00:34:14…
“全体注意,‘磐石之心’呼叫所有‘破晓先锋’作战单元,” 赵锐的声音通过加密信道传遍整个集群,“H时04:30,‘点睛’行动准时启动。重复,04:30。祝好运,人类之盾。” 频道里传来一片低沉的确认声:“收到,‘磐石之心’。”
5月15日,04:25。
“‘静默钟’阵列,能量核心提升至临界阈值!聚焦透镜最后微调!” 陈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面前的屏幕上,代表能量储备的柱状图急速攀升,发出橙黄色的光芒。控制室内温度明显上升,冷却系统发出更大的嗡鸣。
“一号阵列冷却回路压力异常!正在上升!警告!接近红线!” 一个年轻技术员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惊恐。
陈薇立刻调出数据流,眉头紧锁:“该死!地下管道有微渗漏,高温导致局部气化,循环受阻!立刻启动备用冷却泵,优先保障一号、三号阵列!手动注入液态氮,快!” 她手指翻飞,强行介入系统底层指令。
赵锐大步走到陈薇身后,盯着那不断跳升的压力曲线:“多久能稳住?”
“给我…三分钟!不,两分半!” 陈薇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语速飞快,“备用泵功率不够,液态氮只能应急!如果压力冲破安全阀…”
“没有如果,陈少校!” 赵锐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04:30,必须启动!集群的‘眼’就靠你们点开!需要什么资源,立刻说!”
“需要…需要祈祷它别炸在我们自己头上!” 旁边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技术员小王哭丧着脸小声嘀咕了一句,被陈薇狠狠瞪了一眼。
“闭嘴小王!执行命令!液态氮注入速率提高20%!手动分流,绕过阻塞点!” 陈薇厉声道,同时飞快地在虚拟键盘上输入一串串复杂的指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