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权衡之后,会议最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二叔强行推上鄂豫皖行署主席的宝座。
这一决定不仅完善了鄂豫皖地区的行政架构,还实现了军政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叔刚刚走马上任,就给在座的各位出了一道难题。他直截了当地表示:“要我担任主席可以,但要恢复经济、赈济灾民,首先就需要大量的粮食。目前,外面太湖三县的粮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你们必须想办法,给我弄到足够的粮食,否则一切都免谈。”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灾民的涌入、鬼子的大扫荡导致的粮食浪费,以及被鬼子抢走的粮食等,原本就脆弱的根据地粮食平衡已经彻底被打破。根据地里出现了粮慌,这个问题既现实又尖锐,让人感到十分头疼。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似乎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去抢。
于是,原本是选举主席的会议,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场战斗动员会议。大家开始紧急商讨如何组织力量去抢夺粮食,以满足二叔提出的要求。
“这次,鬼子抢去的粮食,数量相当可观,大部分都堆积在各县之中,而且有绝大多数还没有来得及外运呢!所以,我们要改变当初不打县城的规定,打县城,夺粮食。”
田绍志面带嘲讽地说道,“军长居然要改变我们当初定下的,绝不攻打县城的规定。哼,现在看来,我们不仅要打县城,还要夺取那些粮食,彻底掐断敌人的粮食供应线!那你当初定下的基本政策,还有几个没有废除啊?”
徐剑飞的老脸不由得一红,他有些尴尬地解释道:“那些改变,包括这次的改变,其实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嘛。”
田绍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继续调侃道:“定政策的是你,改变的也是你,你的诚信呢?”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哄堂大笑,大家似乎都对徐剑飞的这番解释不太买账。
笑声稍歇,徐剑飞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不过呢,大别山中,六安和安庆所辖的县,我们是绝对不能打的。因为那些县都是由第四师团占领的,他们和我们也算是友军嘛。”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又一次爆发出一阵笑声。
这次鬼子大扫荡,第四师团虽然也在其中,但他们却表现出了与其他师团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四师团本着与友军长期合作的原则,仅仅派出了一小股队伍进入根据地,而且这小股队伍在进入根据地后,并没有像其他鬼子那样烧杀抢掠,反而与根据地的军民相处得还算融洽,可以说是一团和气。
第四师团的这股鬼子,与各地敌后武工队和民兵之间的战斗异常激烈,但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状态——有来有往。
有来有往的意思是,你来了,我往了,我来了你走了。
万一在战场上不期而遇,又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很简单,互相借个火,然后像老朋友一样嘻嘻哈哈地挥手道别。
要是狭路相逢该怎么办呢,那也没关系,提前通知对方绕开不就行了嘛。
最终,日军四师团的鬼子,带着大批物资撤军了,但这些物资并非通过抢掠获得,而是他们花费了真金白银购买回去的。
为了维护这种特殊的“合作友谊”,他们所占据的县城自然是不能攻打了。
这样一来,剩下的目标就只剩下其他十四座县城了。
于是,一道命令下达:“我命令,各地区小队、县大队,配合当地驻扎的各个正规军的营,再抽调白马尖山主力一部,每个县城分配三十名特战队员,对大别山中的十四县发动冬季攻势!主要目标是夺取各县,从小鬼子手中抢夺粮食、钱财和军火,同时消灭敌人!”
一道电波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传遍整个大别山区。这道电波仿佛是一把火,点燃了整个山区的战火,各处都陷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打得难解难分,热火朝天。
一时间,鬼子占领的各个县城纷纷告急,局势异常严峻。
徐剑飞和他的部下们,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战场,协调指挥战斗。
一般情况下,攻打县城绝非易事,需要面对坚固的城防和敌人的顽强抵抗。
然而,这次情况却有所不同。因为有特战队的加入,他们神出鬼没,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城内的百姓也暗中给予了帮助。他们熟悉地形环境,为特战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和支援,使得攻打县城的难度大大降低。
麻城,这个位于大别山区的重要县城,驻扎着鬼子的一个中队,还有伪军的一个连,以及侦缉队和警察等,总兵力大约在六百人左右。如果让北面的部队来攻打,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让国军来打,也会付出重大的伤亡,因为敌人的兵力和防御都相当强大。
但是,对于鄂豫皖抗日军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日特战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抗日特战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