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纷纷握紧了腰间的铜剑,赵石头也把桃木牌往怀里塞紧,右手按在短刀的刀柄上——这把刀是赵虎的,刀刃上还有个小缺口,是上次跟魏军交手时崩的。
夜色越来越浓,风也大了起来,吹得粮仓的木门吱呀作响。王翦看了看天色,估摸着已经是三更天了,守军们多半都睡熟了。他抬手往下一挥,士兵们立刻像猫一样摸了过去,脚步轻得没一点声音。
守在后门的士兵果然在打盹,头歪在肩膀上,嘴里还哼着小调。一名死士悄悄绕到他身后,左手捂住他的嘴,右手的短刀轻轻一抹,那士兵连哼都没哼一声,就软倒在地。死士们上前,轻轻推开木门——门轴上抹了油,没发出一点声响。
粮仓里一片漆黑,只能隐约看见一排排高大的粮囤,堆得比人还高,空气中满是粟米的香气。王翦示意士兵们分散行动,有的去控制粮仓里的守军,有的去守住前门,防止有人逃跑。
赵石头跟着几名士兵往粮仓深处走,刚转过一个粮囤,就听见一阵呼噜声——两名守军正躺在草席上睡觉,旁边还放着个酒葫芦,酒气熏得人头疼。一名士兵上前,用刀背在其中一个守军的脖子上敲了一下,那守军哼了一声,就没了动静。另一个守军被惊醒,刚要喊,就被人捂住了嘴,短刀架在了脖子上。
不到半个时辰,粮仓里的十几名守军就全被控制住了,没发出一点大的声响。王翦走到粮仓中央,看着眼前的粮囤,嘴角终于露出一点笑意。他回头冲赵二柱说:“去,把跟来的农户都叫进来。”
赵二柱应声出去,没多久,二十多个农户就跟着他走了进来。这些农户都是上郡本地人,之前被魏军抢了粮食,听说秦军要打粮仓,主动来带路。他们走进粮仓,看见堆得满满的粮囤,眼睛都亮了,有个老农户甚至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粮囤上的粟米,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各位乡亲,”王翦提高声音,目光扫过农户们,“这些粮食,本是魏军抢你们的,现在物归原主。每人先领五斗粟米,剩下的我们留着当军粮,等打完仗,商君自会给你们分良田,让你们好好过日子。”
农户们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纷纷跪了下来,老农户颤巍巍地磕了个头,声音哽咽:“谢将军!谢商君!商君仁政,我们都记着!”
赵石头站在一旁,看着农户们捧着粟米,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突然觉得胸口的桃木牌不那么硌了。他想起商鞅在授爵仪式上说的话:“跟着大秦有田、有功、有盼头。”原来这句话不是假的,哥哥的军功也没白费——这些粟米,这些将来的良田,都是哥哥和死士们用命换回来的。
夜风从粮仓的门缝里吹进来,带着点凉意,却吹得人心里暖烘烘的。王翦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商鞅在汾阴城帅帐里说的话:“要让百姓知道,大秦不是来打仗的,是来给他们找活路的。”他抬头望向东方,咸阳的方向,心里默默想:商君,您放心,这上郡,我们拿下来了。
赵石头摸了摸怀里的桃木牌,轻轻说了句:“哥,你看,快有良田了。”风好像听懂了他的话,吹得粮囤上的布幔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他。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