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忧思,“然则,北疆之困稍解,南疆之患又起。
近来南疆十万大山之中,五毒教肆虐,勾结影殿余孽,侵扰边民,甚至威胁商路。
听闻其手段诡异,毒蛊横行,地方官府束手。侯爷久镇北疆,深谙边事,不知对此南疆乱局,可有高见?”
话题自然而然地从北疆转向了当前另一处热点——南疆之乱。
陈松年此问,既是考校秦烈对国事的全局观,也是想听听这位实干派将领的见解。
秦烈心念微动。南疆……古镜的异动指向之处,也是他下一步可能的目标。
他略作思索,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先生可知,南疆之乱,根在何处?”
“哦?” 陈松年微微挑眉,露出愿闻其详的神色。
“南疆之乱,其根有三。”
秦烈伸出三根手指,语气沉静,“其一,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朝廷政令难达,土司部族林立,各有其俗,难以统御。此为地利之困。”
“其二,朝廷过往,多以羁縻、安抚为主,重其首领而轻其部民。厚赏土司头人,然财货多入私囊,未能普惠部民,反养其骄奢贪婪之心。民生依旧困苦,怨气暗生。此为治策之失。”
“其三,五毒教、影殿之流,趁虚而入。以邪术、小利蛊惑部分愚昧部民,挑拨离间,制造仇杀,假借‘替天行道’之名,行割据自雄之实!
其祸根源,在于民生凋敝,在于朝廷未能真正将南疆万民视如己出,施以教化,授以生计!”
秦烈的分析,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跳出了简单的“剿匪”思维,点明了混乱背后的深层矛盾——治理的缺失与民生的困苦!
陈松年听得入神,眼中异彩连连。
秦烈所言,与他内心对南疆问题的忧虑不谋而合,甚至更为透彻!
这份洞见,让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揽月楼剖析时弊的那个少年,只是如今更加深邃老练。
“侯爷所言,鞭辟入里!切中肯綮!”
陈松年忍不住击节赞叹,“那依侯爷之见,当如何破局?”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显然对秦烈的答案极为期待。
秦烈端起茶杯,轻呷了一口清茶,目光投向庭院中那株傲雪红梅,仿佛在透过它看向遥远的南疆群山:
“治标,当以雷霆手段,清剿首恶!五毒教、影殿妖人,勾结外魔,祸乱南疆,罪不容诛!
当遣精干强军,辅以熟悉山林、克制毒蛊之能人(如黑苗等友善部落),寻其巢穴,断其根基,务必犁庭扫穴,以儆效尤!”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凛冽的杀伐之气,但随即转为深沉:
“然,治本之道,在于‘治心’、‘治生’!其一,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逐步削弱土司特权,选派廉洁干吏深入寨峒,直接治理部民,推广王化,设立官学,教授耕种、医药、织造之术,使其明礼义、知廉耻、得温饱!”
“其二,开山通路,货通有无!
朝廷当拨付钱粮,征发民夫(可优给钱粮,以工代赈),打通南疆与内陆之险要通道。
路通则商通,商通则利通!使山中之宝(药材、木材、矿产)得以出,内陆之盐、铁、布帛得以入,互通有无,活民富民!”
“其三,移风易俗,潜移默化。
尊重其良俗,摒弃其陋习(如某些残忍祭祀、过度巫蛊)。广设医馆,派遣良医,破除其对巫蛊邪术之迷信依赖。
唯有让南疆万民真正感受到朝廷之仁德,分享到太平之红利,方能根除祸乱之源,使南疆永固!”
秦烈的话语,如同拨云见日,为治理南疆描绘出一条清晰的路径。既有刚猛的“破”,更有柔韧绵长的“立”!
将军事、政治、经济、文教手段熔于一炉,思路之开阔,谋划之深远,令陈松年这位大儒都为之动容!
庭院内,梅香茶韵之中,一片寂静。只有秦烈清朗的声音余韵未绝。
陈松年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侯爷,良久,才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满院的清气与秦烈话语中的灼见一同吸入肺腑。
他缓缓放下一直端在手中的茶杯,杯底与石桌相触,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
“好!好一个‘治标’更需‘治本’!好一个‘治心’、‘治生’!”
陈松年抚掌长叹,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激赏,清癯的脸上泛起一层红光,“侯爷胸中丘壑,经纬之才!
老朽今日,方知何为‘国士’!南疆之策,切中时弊,深谋远虑!若朝廷能依此而行,何愁南疆不靖?何愁边民不宁?”
他霍然起身,对着秦烈,竟郑重地拱手一揖:“侯爷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老朽代南疆受苦黎庶,谢过侯爷高义良策!”
这一揖,发自肺腑,是对秦烈才能与担当的最高认可!这份认可,比之当年赠玉时,更加厚重。
秦烈连忙起身避让:“先生言重!晚辈不过纸上谈兵,空发议论。具体施行,千头万绪,艰难险阻,非一日之功,更需朝廷上下同心,方有可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武镇山河:开局被退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武镇山河:开局被退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