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庙,厅堂三进气宇轩昂,门前两座东西相对的清光绪御赐、建于宣统年间的石牌坊,雕缕精巧;
西面义庄“桂花厅”,现在是“菽苹奖学金成就展览馆”,展现了其为今朝事业之贡献。
内园中,一座太湖石所叠假山,仿杜牧《山行》诗意构筑,拳石玲珑,古木森然,似隔非隔,互为借景。
园中小憩,自感一种悠悠然。
据导游介绍,此庄原系镇上首富刘镛始建于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经营 于1924年落成。
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
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之意,凿池栽芰,叠石成山。
山道弯弯,半山苍松,半山红枫,枫林松径,山路回转,小巧而又曲折,宛然一座大盆景。
此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园山色湖光,相映成趣。
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与园林长墙之隔。刘家庙始建于1888年,于1897年落成,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
刘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
正厅和馨德堂等。
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
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
嘉业堂藏书楼位于南浔镇鹧鸪溪畔,东面紧邻刘家的私人园林小莲庄。
嘉业堂藏书楼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厅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镂空雕刻着篆字“嘉业堂藏书楼”字样,楼外是大片花园、池塘、假山。
1949年以后,嘉业堂藏书楼已经成为浙江图书馆的一部分。
进得正门,只见左边是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环绕着由太湖石堆垒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细细品味,颇有一番滋味;
左右“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岛上“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
引人逗趣的还是那3米多高的“啸石”,上前凑近那石上小孔,使劲一吹,便如虎啸般声振全园,游人纷纷上前,欲跃而试。
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历时20年费银30万两所造,藏书60万卷,共16万册。
刘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书200余种,不少是被清廷列为禁书的孤本书籍。
所以鲁迅曾称其“不是毫无益处的人物”。
张石铭旧宅张石铭旧宅(又称张家大院),又名懿德堂。
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
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
懿德堂,从外观看似乎其貌不扬。然而这是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居,却占地近5000平方。
进楼后方感其底蕴之深。此宅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各式楼房150间,集木雕、砖雕、石雕和玻璃刻花于一体,风格奇特,工艺精湛,结构恢宏。
见得墙面屋顶由红砖瓦砌筑,而表现了一种富丽堂皇之气派。
洋房前庭院中栽有两株高大的广玉兰,据说已有200多年树龄。
大宅气势宏伟,富丽典雅,风格独待,可称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民宅。
其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建筑之精华,旧宅内庭院深深,回廊曲折,楼层错落。
张静江故居位于南浔镇东大街,又名尊德堂,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
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
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其中颇多名人遗物正厅上悬挂南通张謇题写的黑漆金字“尊德堂”堂匾。
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一副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抱柱对联为同治、光绪二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写:“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
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
故居显露一种豪华、古朴、幽深的遗风。
封火墙高于屋顶,坡面屋顶覆盖龙鳞般的小青瓦,屋檐口加盖既利排水,又能防风的滴水瓦。
室内栋如鳞次,宛如宫殿;雕刻十分精湛,以戏文、民俗图案为主,崇尚一种古朴,自然美,可谓南浔一绝。
走进张家大院,就像一个迷宫,没有导游的引路,走进去想走出来来真不容易。
难怪演古代电视剧上,一个盗贼或土匪想进入大家门户绝非易事,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以前的大地主、资本家、富有人家如果家里再养着看家护院的还真不好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