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时候,林清远可真是穷得叮当响。家里祖上倒也是读书人,可到他这儿,家道中落得连个老鼠洞都塞不严实了。他爹是个教书匠,一辈子没混出个名堂,临走前就留下一堆破书和几句“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的空话。林清远呢,人倒是机灵,也肯下功夫,可这世道,光靠“肯下功夫”是吃不饱饭的。眼看就要进京赶考了,盘缠还差一大截,身上那件粗布大褂,袖口都磨得快成条线了,脸上也没个血色,活脱脱一个“穷”字刻在脑门上。
那一年,他揣着半袋子干粮,硬着头皮往京城赶。走到半道上,天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那雨啊,跟天上破了个窟窿似的,哗哗往下倒。林清远没处躲,只能找了个破庙门廊下面,缩着脖子,冻得直打哆嗦。怀里抱着的,就是他爹留下的那些破书,还有他打算换饭吃的几块干硬的饼子。
雨下得没完没了,林清远又冷又饿,眼皮直打架。他看见破庙里供桌上,好像有个东西在反光。凑近一瞧,嘿,是个枕头!青玉的,虽然沾了些灰尘,可那玉质看着温润得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摸上去冰冰凉凉的,舒服得让人直想打哈欠。
“嘿,这玉枕倒是好东西,不知道谁丢的。”林清远心里嘀咕着,也没多想,反正自己也没处睡,就抱着这玉枕,靠在墙角,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这一睡啊,可不得了!他感觉自己好像没在破庙里,而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眼前全是玉!地面是白玉铺的,像刚下过雪一样干净;四周的树是翡翠做的,叶子绿得能掐出水来;天上的太阳,也像是个巨大的黄玉髓,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玉石清香,闻着就让人心旷神怡。
他正纳闷呢,一个清脆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公子,你醒了?”
林清远吓了一跳,扭头一看,一个穿着白衣的姑娘站在不远处。那姑娘长得可真俊,皮肤白得跟玉似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玉髓里的光。她手里还拿着一本书,书页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姑娘,这是哪儿啊?”林清远揉了揉眼睛,有点不敢相信。
姑娘笑了笑,露出两个小酒窝:“这里是玉枕国,公子枕着这玉枕睡,自然就来了。我是这玉枕里的灵,你可以叫我玉灵。”
“玉枕国?玉枕灵?”林清远更懵了,“这……这是梦吗?”
“是梦,也不是梦。”玉灵姑娘神秘地眨眨眼,“在这里,你想学什么,就有什么。”
林清远一听,眼睛都亮了!他这些日子正愁没书读,没老师教呢。当下也不顾什么礼数,拉着玉灵就问:“那……那姑娘,你能教我读书吗?我想考状元!”
玉灵姑娘被他的直率逗笑了:“当然可以。公子想学什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这里应有尽有。”
就这样,林清远白天在破庙里受冻挨饿,晚上就枕着玉枕,到玉枕国里跟玉灵姑娘学。玉灵姑娘可真是个好老师,不仅教他读书,还带着他在玉枕国里游山玩水。他们穿过由碧玉雕成的山峦,走过用玛瑙铺就的河流,看过紫水晶做的星星,听过玉石碰撞发出的清脆音乐。每看一处风景,玉灵姑娘都能引经据典,讲出其中的学问来。林清远觉得,这可比在破庙里死啃书本有意思多了!
那玉枕啊,白天林清远揣在怀里,晚上枕着它睡。渐渐地,他发现这玉枕好像越来越暗淡了。原先那温润的光泽,现在看起来有点发灰,摸上去也没那么冰凉了。可林清远光顾着高兴自己学问长进了,也没太在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清远靠着白天睡觉、晚上学习的“特异功能”,学问突飞猛进。原先那些让他头疼的经义、策论,现在看一遍就能明白个七八分。他写的文章,也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有文采。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像变了个人似的。
当然,变化的不只是林清远。那玉枕,光泽是越来越暗,有时候甚至摸上去有点发烫。而玉枕国里的景色,好像也没以前那么鲜艳了。白玉地面多了些斑点,翡翠树叶子也好像没那么水灵了。玉灵姑娘还是笑盈盈的,可林清远偶尔能看见她轻轻蹙眉,好像有什么心事。
有一次,林清远忍不住问:“玉灵姑娘,你没事吧?看你好像有点不开心。”
玉灵姑娘赶紧掩饰道:“我没事,公子。可能是天气变了,我有点不太适应。”她顿了顿,又小声说,“倒是这玉枕,最近有点……嗯,有点累了。”
林清远心里咯噔一下,他隐约觉得,这玉枕和玉灵姑娘,好像跟他学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可玉灵姑娘不说,他也不好问得太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进京赶考的日子。林清远虽然穷,但靠着玉枕的帮助,信心满满。他揣着那块越来越黯淡的玉枕,告别了破庙,踏上了进京的路。
考试那天,林清远进了考场,拿起笔来,感觉下笔如有神助。那些题目,他好像在梦里都做过似的,写得又快又好。他心里那个美啊,觉得这次状元非他莫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