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仁德!” 翰林院学士王直突然出声,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却异常坚定。他从朝班中走出半步,躬身行礼:“臣等蒙陛下宽宥,定当洗心革面,同心同德辅佐陛下,开创大吴盛世!” 他这一声喊,并非谄媚,而是真心感念萧桓 “不追究旧臣” 的宽容,更盼着新朝能真的 “社稷安稳”。
王直素有清名,在寒门士子中威望极高,他的表态如同一颗石子投入静水,瞬间让殿内压抑的气氛松动了些。周铁、张毅立刻附和,连礼部尚书王瑾也抬起头,低声道:“臣等遵旨,愿为陛下效力。” 朝堂上的风向,悄然向萧桓倾斜。
萧桓满意地点头,目光再次落在谢渊身上,语气缓和了几分,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退朝后,谢尚书留步,朕还有些军国大事要与你商议。”
待群臣退去,奉天殿内只剩下烛火摇曳,光影在盘龙柱上投下忽明忽暗的暗影。萧桓走下龙椅,亲手从殿角的铜壶中为谢渊斟了一杯热茶,茶盏是永熙帝时期的旧物,釉色温润,却透着几分疏离。
“玄桢啊,你我相识多年,朕在东宫时,便常听你讲北疆防务,那时你说‘兵者,国之利器,不可轻授’,朕至今记得。” 萧桓的语气忽然变得柔和,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师徒相谈的时光,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朕知道你心里苦,成武在位时,你受了不少委屈。”
谢渊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滚烫的杯壁,却未饮,只是躬身道:“陛下折煞老臣了。臣身为兵部尚书,受先帝厚恩,守社稷、护百姓,是臣的本分,无委屈可言。老臣所求,不过是大吴百姓能安居乐业,边镇再无烽火。”
萧桓盯着他的眼睛,忽然笑了,那笑意里藏着锋芒:“你果然还是那个谢玄桢,只认江山不认人。也罢,朕便与你交个底 —— 三日后,朕要在太极殿设宴,宴请文武百官。你替朕拟一道旨意,就说……” 他顿了顿,一字一顿道,“就说朕要效仿元兴帝萧珏‘定边抚内’之策,更要学光武帝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为大吴长治久安计,遣功臣镇边。”
谢渊手中的茶盏微微一晃,滚烫的茶水溅在虎口上,灼得生疼,他却浑然不觉。“退功臣而进文吏”—— 这八个字如惊雷炸在心头,他瞬间明白了萧桓的算计:石崇、徐靖以 “复辟功臣” 自居,手握镇刑司、诏狱署大权,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萧桓欲借 “晋封镇边” 之名,将二人调离京城,削夺其兵权,同时借 “进文吏” 之名,扶持寒门士子,制衡旧臣与逆党。
他抬眼望向萧桓,只见新主的眼中闪烁着锐意的光芒,那是当年在北疆监军时见过的、志在必得的决心。谢渊忽然懂了,萧桓的 “安抚谢渊”“震慑旧臣”“纵容逆党”,不过是步步为营的铺垫 —— 这位新主,远比成武更懂权术,也更狠辣。
“陛下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 谢渊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几分敬佩,也藏着几分警惕,“老臣这就去拟旨,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谢渊走出奉天殿时,正撞见石崇、徐靖在殿角徘徊,显然是在窥探殿内动静。见谢渊出来,石崇立刻上前,假意关切道:“谢大人,陛下单独留您,可是有要事吩咐?需不需要臣等协助?” 他的目光扫过谢渊手中的茶盏,试图从细微处捕捉信息。
谢渊淡淡颔首:“陛下问边防诸事,吩咐臣整理图册账目。石大人、徐大人若有闲暇,不如多督查镇刑司、诏狱署事务,莫让宵小之辈趁机作乱,辜负陛下信任。” 他刻意提及 “镇刑司”“诏狱署”,既是提醒,也是敲打 —— 你们的小动作,陛下与我都看在眼里。
石崇、徐靖的脸色微微一变,却只能讪讪应下。待谢渊走远,徐靖低声道:“谢渊这老东西,定是得了萧桓的信任,咱们得尽快想办法,不能让他坏了咱们的事。” 石崇咬牙切齿:“放心,秦飞还在诏狱里,只要他咬出谢渊通敌,就算萧桓再信任他,也得杀了他!” 二人的密谋,被躲在廊柱后的玄夜卫密探听得一清二楚,转身便向周显复命。
回到兵部衙署,谢渊立刻让人去请周铁、张毅。不多时,二人便乔装成吏员,从侧门入内。“大人,萧桓单独留您,可是有新的谋划?” 周铁刚坐下,便急切地问 —— 他担忧萧桓会偏听逆党之言,对谢渊不利。
谢渊将 “退功臣而进文吏” 的谋划告知二人,周铁、张毅先是一惊,随即面露喜色。“陛下此举,真是釜底抽薪!” 张毅激动地说,“石崇、徐靖离了京城,就成了没牙的老虎,再难兴风作浪!”
周铁却皱紧眉头:“只是石崇、徐靖奸猾,未必肯轻易就范,怕是会狗急跳墙。另外,秦飞还在诏狱,若被他们逼供构陷大人,恐生变数。” 谢渊点点头:“周大人所言极是。你立刻让人密切关注诏狱动向,若徐靖对秦飞用刑,便想办法送消息给秦飞,让他‘假意招供’,把石崇通敌的事扯出来,引陛下彻查。张大人,你需尽快整理周瑞供料的账册,拿到石崇克扣军器款项的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