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传之苗医护养院行
清晨七点半,晨光刚漫过“夕阳红养老院”的玻璃窗,护工组长林芳已经推着护理车在走廊里快步穿行。车斗里的血压仪、温水杯、药片盒碰撞出细碎声响,像极了她每天停不下来的节奏——三楼张奶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起床时必须扶着她的腋下慢慢起身,稍不留神就可能骨折;四楼李爷爷患糖尿病多年,早餐得严格按照营养师的搭配喂,吃完还要等二十分钟测血糖,数值高了就得赶紧联系医生;二楼王奶奶有轻度认知障碍,昨晚又因为想家闹了半宿没睡,今天得多陪她唠唠家常,免得情绪再低落。
“小林,快来搭把手!”走廊尽头突然传来同事赵姐急促的喊声。林芳心里一紧,推着护理车就往那边跑,远远看见82岁的周爷爷正扶着墙颤巍巍站着,左腿膝盖的旧伤让他没法顺利挪到轮椅上,脸色都憋得有些发白。两人默契地分工,赵姐架着周爷爷的右胳膊,林芳托住他的后腰和左膝,慢慢将老人转了个身。起身时,林芳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后腰传来熟悉的酸胀感,像是有根筋被硬生生扯着,连带着肩膀都有些发僵。这是她做护工五年落下的老毛病,起初只是偶尔疼,后来变成每天都得带着暖宝宝,阴雨天更是疼得直不起腰。
“又腰疼了?”赵姐瞥见她扶着腰的动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还带着体温的暖宝宝递过来,“我这儿还有一个,你赶紧贴上。你说咱们这腰啊,天天扛着老人、弯腰整理床铺,再结实也架不住这么造,早晚得熬坏了。”林芳苦笑着接过,小心翼翼地把暖宝宝贴在衬衫里靠近腰的位置,瞬间传来的暖意让她稍微松了口气:“可不是嘛,昨天帮刘奶奶翻身换纸尿裤,她突然动了一下,我没注意用力,到现在手腕还麻呢,握筷子都有点费劲。”
两人正说着,养老院的大门方向突然传来一阵热闹的动静,夹杂着院长爽朗的笑声。林芳抬头望去,只见院长陪着几位穿蓝色对襟褂子的人走过来,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头发用青布帕子挽着,手里提着两个竹编药篮,篮子上还缠着晒干的艾草,走近了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香。“各位护工师傅辛苦啦!”阿姨笑容温和,声音清亮,“我们是省苗医协会的,今天来给大家送点‘健康帮手’,也给老人们看看身体。”
林芳和赵姐对视一眼,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围了过去。周围的护工们也都放下了手头的事,好奇地凑过来——大家早就听说过苗医的神奇,却从没亲眼见过。苗医团队里的李医师先打开药篮,里面整齐码着一个个巴掌大的白瓷瓶,瓶身贴着红色的麻纸标签,上面用毛笔写着“通络止痛膏”五个字。“这是我们苗家传下来的方子,专门治腰酸背痛、手腕劳损的。”李医师拿起一个瓷瓶,轻轻拧开盖子,一股浓郁却不刺鼻的草药味飘了出来,“里面加了透骨草、红花、乳香,都是咱们山上采的新鲜草药,用米酒泡了三个月才熬成膏。你们平时扶老人、弯腰铺床,肌肉经络容易堵,睡前涂在疼的地方,用掌心揉五分钟,让药膏渗进去,第二天准能轻松不少。”
说话间,另一位年轻的苗医小王拿出几个透明的茶包,拆开一个倒进玻璃杯里,用热水冲泡。很快,杯子里就溢出淡淡的清香,茶水呈浅黄绿色,看着就让人觉得清爽。“这是‘解乏草药茶’,”小王笑着把茶杯递给旁边的护工,“用的是本地山上的绞股蓝、枸杞藤,还有点陈皮调味。你们忙起来经常顾不上喝水,泡上一杯揣在兜里,累了喝两口,能清火气、补精神,还不影响晚上睡觉——比喝咖啡、浓茶健康多了。”
当天下午三点,养老院的活动室里坐满了护工,连平时值白班的保洁阿姨都特意过来了。苗医团队在这里开起了健康讲座,墙上的投影幕布上放着简单的动作示意图,都是用手绘的方式画的,通俗易懂。李医师站在台前,手里拿着一个人体模型,边演示边讲解:“你们扶老人起身时,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弯腰用腰力,这样一来,所有重量都压在腰上,时间长了肯定会受伤。其实正确的姿势是先蹲下,让老人的手搭在你们的肩上,然后用腿的力气站起来——腰是‘顶梁柱’,得省着用,不能当‘苦力’。”
说着,李医师邀请林芳上台配合。林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走到台前,按照平时的习惯准备扶“老人”(由小王扮演)起身,刚一弯腰,就被李医师拦住了:“你看,这就错了。来,膝盖弯一点,重心往下沉,对,就这样,把老人的重量分到腿上,腰就不用使劲了。”李医师手把手地调整她的姿势,还让她感受不同用力方式下腰部的变化。林芳照着做了一遍,果然觉得腰上轻松了不少,以前那种紧绷的感觉消失了。“平时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多做这个‘手腕绕环’动作,”李医师又示范起手腕保健,“顺时针转二十圈,逆时针转二十圈,再捏捏手腕上的内关穴,能预防腱鞘炎,你们平时给老人喂饭、擦身,手腕用得多,这个动作一定要常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圣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