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新生
一、深山里的会议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黔东南的苗寨就已经醒了。青瓦木楼的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和红辣椒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空气中弥漫着草药和湿润泥土的混合气息。阿雅站在自家吊脚楼的走廊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调研报告。
"阿妹,快下来吃早饭了。"楼下传来母亲的声音,伴随着石臼捣药的咚咚声。阿雅深吸一口气,把报告塞进帆布包,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走了下去。
堂屋里,火塘里的炭火正旺,三脚架上的铜锅里飘出阵阵药香。父亲阿爸坐在火塘边的竹凳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苗医手稿,正用毛笔在宣纸上记录着什么。他是寨子里有名的苗医,从十三岁起就跟着祖辈学习草药知识,如今已经六十多岁,背有些驼了,但眼神依旧清亮。
"爸,您看了我昨天带回来的报告吗?"阿雅坐下,拿起木碗盛了一碗玉米粥。
阿爸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忧虑:"看了。你们想把苗药做成护肤品、养生茶,这个想法是好的,但苗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这些现成的方子,能适合所有人吗?"
"我们不是要把苗药当成万能药,"阿雅解释道,"只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苗医文化。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苗医了,再这样下去,咱们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迟早要失传。"
这时,门被推开了,几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阿明,他是阿雅的大学同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了家乡。跟在他身后的是小梅和石头,小梅学的是食品工程,石头则擅长设计。他们四个,就是这个苗医文化传承团队的核心成员。
"阿爸,我们今天要去一趟县城,和那家化妆品公司的人再谈一次。"阿明说道,"他们对我们的苗药祛痘配方很感兴趣,但要求我们提供详细的成分检测报告。"
阿爸放下手中的毛笔,沉默了片刻:"可以。但你们要记住,苗药的根在山里,在我们的传统里,不能为了赚钱,丢了祖宗的规矩。"
"您放心,我们都记着呢。"阿雅认真地说,"所有配方都会严格按照祖辈传下来的来,只是在制作工艺上,会采用现代技术,确保安全和卫生。"
吃完早饭,四人背着装满草药样品的背篓,踏上了去往县城的路。山路崎岖,他们走得很慢,沿途不时停下来,辨认着路边的草药。
"你看,这是地胆草,清热解毒的,用来做祛痘膏正好。"阿雅指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说道。小梅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挖起植株,放进随身携带的标本盒里:"回去我再做一次成分分析,确保里面没有刺激性物质。"
石头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着路边的风景和植物:"这些图案可以用到包装设计上,你看这朵花的形状,多特别。"
阿明走在最后,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那家公司说,如果这次的样品能通过检测,他们愿意先投入五百万,建立一条生产线。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只依赖一家企业,得多找几个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
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他们终于走到了公路边,拦了一辆去往县城的中巴车。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和各种农产品的气息。阿雅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竹林和梯田,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她知道,这条路不会好走,但为了苗医文化的传承,她必须走下去。
二、实验室里的碰撞
县城的工业园区里,一栋崭新的白色建筑格外显眼,这是当地政府为了扶持特色产业而建的产学研基地。阿雅他们的团队在这里租了一间实验室,里面摆放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与苗寨里的传统药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刻,小梅正穿着白色的实验服,在操作台前忙碌着。她面前的烧杯里,装着一种淡绿色的液体,正冒着细密的气泡。
"怎么样,祛痘膏的配方稳定下来了吗?"阿雅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热气。
小梅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睛里却闪着兴奋的光芒:"差不多了。我们用了苗族传统的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配方,又按照现代工艺进行了提取和纯化,刚才做的皮肤刺激性测试,结果都是阴性。"
她指着旁边的样品架,上面摆着十几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膏体:"你看这个,加了咱们寨子里的蜂蜜,质地特别细腻,保湿效果也很好。"
阿雅拿起一个瓶子,打开盖子闻了闻,一股淡淡的草药清香扑鼻而来:"不错,有咱们苗药的味道。对了,包装设计得怎么样了?"
"石头正在隔壁赶工呢,说是有了新想法。"小梅笑着说。
两人来到隔壁的设计室,只见石头正趴在桌子上,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着什么。桌子上散落着各种苗绣图案和银饰纹样,墙上还贴着几张苗族古歌的手抄本照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医圣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圣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