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突然笑出声:"您这是要给狂奔的技术踩刹车啊。上周教育科技博览会,那些厂商还在吹嘘'无设备不课堂'呢。"
"教育不是炫技场。"苏芮把文件推到她面前,"明天开始,我们去各学校实地考察。我倒要看看,那些号称'沉浸式教学'的课堂里,有多少孩子正在被技术抛弃。"
窗外的配送车已经卸完货,穿着蓝色工装的师傅正把空箱子扔进回收桶。苏芮望着仓库门口堆积如山的VR设备,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村小学,用墨水瓶做煤油灯的日子。那时的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夜晚看见书本上的字迹,而现在,似乎变成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负担起看见虚拟星河的成本。
市一中的VR教学中心像个巨大的玻璃蜂巢,三十六个透明舱体整齐排列,每个舱体里都坐着戴着头显的学生。苏芮站在观察窗前,看见虚拟场景在舱体玻璃上投射出流动的光影——这里正在上化学课,学生们正用虚拟镊子夹取分子模型。
"我们学校的VR设备都是最新款,"陪同的王校长语气里带着自豪,"教育局特批的专项资金,光这个中心就投入了两百多万。"他指着最左侧的舱体,"那是为特殊学生准备的加强版设备,带触觉反馈功能。"
苏芮的目光落在教室后排的折叠椅上,三个没戴头显的学生正趴在课桌上写着什么。"那些孩子怎么回事?"
王校长的笑容僵了一下:"哦,他们家长自愿申请的传统教学。其实我不建议这样,你看这节课讲的化学键,虚拟演示比板书直观多了。"
这时,一个穿校服的女孩突然从舱体里出来,捂着额头往洗手间跑。苏芮跟过去时,正看见她在水池边摘下头显,镜片后的眼睛布满红血丝。
"晕车吗?"苏芮递过纸巾。
女孩摇摇头:"老毛病了,戴头显超过二十分钟就头疼。"她把设备放在台面上,金属边框已经磕出了缺口,"这是我爸从二手市场淘的,比学校的旧款还落后两代,好多功能用不了。"
上课铃响时,女孩把揉成一团的纸巾塞进校服口袋,抓起头显往教室跑。苏芮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自己女儿第一次用VR设备时,兴奋地说"像掉进了万花筒"。而此刻这个女孩眼里的红血丝,像根细小的针,扎在"教育公平"这四个烫金大字上。
离开教学中心时,王校长还在介绍他们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苏芮的目光掠过走廊墙上的标语——"让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突然觉得这句印在虚拟设备广告旁的话,充满了尖锐的讽刺。
回到办公室时,小陈正对着电脑屏幕叹气。"刚收到的数据,"她指着表格,"全市还有12%的学生因为设备问题无法正常参与VR课堂,其中87%来自贫困家庭。更讽刺的是,有些学校为了评'信息化示范校',把传统实验室都改成了VR体验区。"
苏芮把考察笔记拍在桌上,纸页边缘被风吹得簌簌作响。"明天开新闻发布会,"她突然站起身,"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当VR设备变成新的门槛,技术创新就成了教育不公的帮凶。"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办公楼的灯光次第亮起。苏芮望着对面大厦上循环播放的VR设备广告,突然想起那个红着眼圈的女孩。或许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让每个孩子都看见同样的虚拟星河,而是确保无论他们用什么工具,都能拥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挤得水泄不通,苏芮站在后台整理发言稿时,听见前排记者正在讨论市一中的VR教学成果展。"听说他们能让学生'走进'莫高窟呢,"一个戴眼镜的记者说,"这才是未来教育的样子。"
轮到苏芮上台时,大屏幕突然切换成一组对比图:左边是重点学校的学生戴着全息头显在虚拟实验室操作,右边是山区孩子用旧手机看模糊的教学视频。台下的议论声瞬间低了下去。
"过去三年,我国VR课堂覆盖率从17%飙升至91%,"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但在这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300万贫困生因为设备不足,正在被虚拟课堂边缘化。"
苏芮举起一份设备租赁协议的样本:"今天,我们正式启动'虚拟教育伦理平权计划'。从下月起,所有学校必须做到三点:第一,为贫困生提供免费VR设备租赁;第二,任何虚拟课程必须同步开发传统线上版本;第三,禁止将VR课堂作为唯一教学渠道。"
台下突然响起骚动,《教育科技报》的记者站起来:"苏主任,这是否会阻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毕竟VR教学的优势是传统模式无法替代的。"
"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公平,而非制造新的鸿沟。"苏芮的目光扫过全场,"我们不反对VR课堂,但反对把设备差异变成新的教育门槛。当一个孩子因为没有最新款头显,就无法看清分子结构模型时,再先进的技术也失去了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