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卫学院时,朱元璋已特意探询了四个等级毕业证的获取条件。
“这……儿臣难以妄加评判。”朱标答道。
“常人或许有望获得高等毕业证,但那特等毕业证,条件极为严苛,需文武双全且双科卓越,方能得之!”
“毕竟他们只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想要获取特等毕业证,实在难上加难!”言及此,朱标不禁苦笑。
“确实,这特等毕业证得之不易!”朱元璋深有同感地点头。
“或许一年都难出一个!”他补充道。
“九弟或许有他的打算!毕竟,能获得特等毕业证的学员,毕业后可直接担任千户级别的军职!”朱标若有所思地说。
一毕业便起点如此之高,难度之大也可想而知。
毕竟,千户之职,绝非寻常。
“国运系统,老九所创的王卫学院,能拿到特等毕业证的人究竟几何?我记得你曾说过,朱匣焌也获得了此证吧?”朱元璋转而询问国运系统。
“王卫学院的特等毕业证,百年难遇,能获此证者,皆为人中龙凤!”国运系统解释道。
“百年才几人?”朱元璋闻言,面露惊愕。
“皇卫学院特等毕业证,大明五百年来,历史上获此证者不足三十人!”
“真是屈指可数!”
“而获此证者,无一不是名垂青史之人!”
周定北、于谦、王阳明等人,自皇卫学院毕业后,皆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奇才,在大明对外征战或抵御外敌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运系统的解释让朱元璋暗暗惊叹。
他虽料到特等毕业证得之不易,却未曾料到其难度竟如此之高——五百年间,竟不足三十人能获得此荣誉。
“看来,得多积攒些国运值,推演一下老九原本的人生轨迹才行。”朱元璋沉思后决定,许多事情若要窥其全貌,非得通过推演老九本人不可。
即便系统无法算出这部分内容,但只要掌握老九的历史细节,便能推测出诸多信息。
话锋一转,朱元璋问朱标:“你刚才说老九和张紞私下交谈,都谈了些什么?”
朱标答道:“大多是关于汉中府的发展,不过老九还提到了大明宝钞的改革。
他似乎打算发行一种新的货币,来取代宝钞和现行的金银。”
“新货币取代大明宝钞?”朱元璋闻言色变,此事老九竟未先与他提及,反倒先与张紞讨论了。
“是的,九弟想发行纸质货币,并在其上印历代大明皇帝及功勋的头像,用以区分面值。
而且,只有在位皇帝立下政绩,才有资格被印在货币上。
他还说,纸币每三十年更替一次,此规矩不可改,需得到其他藩王认可,超过半数藩王同意后方可发行新纸币。”
“若后世掌权,不立祖训规矩,纸币制度恐轻易被改!”
朱标简述了事情概要。
“竟要在纸币上印皇帝肖像?”
朱元璋听后,一脸愕然。
“正是,九弟特别提到,开国皇帝洪武大帝的肖像不可更易,且将成为最大面值纸币,世代相传!其余肖像,则印于小面额纸币之上。
大面额纸币上,还将排列多位皇帝肖像!”
“但九弟也说,目前技术尚未成熟,改革尚需时日,大约三年后技术可成!”
“儿臣也曾询问九弟,为何不直接禀报父皇,他言需先论证可行性。”
朱标一脸肃然,详细解释。
“原来如此!”
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
对朱元璋而言,纸币上印何肖像并非大事,关键在于发行货币之艰难,他欲知九弟如何行事。
“儿臣参见父皇!”
正当朱元璋考虑是否直接询问朱松时,朱松自行前来。
...................分割线..................
137:金融之力,足以令大明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元璋与朱标正议朱松发行新纸币之事,朱松主动来访。
“老九,来得正好!”
“标儿刚跟朕提及,你与张紞商议发行新纸币?”
朱元璋直接询问朱松。
“父皇英明,儿臣确有此意,待章程确定,再行禀报。”
朱松望了一眼朱标,已知其来意。
大哥显然已与父皇提及此事。
朱松并无隐瞒之意,朱标与张紞皆已知晓此事,且料定他们会转告朱元璋,一切尽在预料中。
“标儿刚才也与朕提及你的想法!”
“朕所关心的是,纸币设计尚在其次,关键是你打算如何推行这新纸币?”
“若新纸币发行,那大明宝钞又该如何处置?”
朱元璋点头,直接问出了心中所忧。
“父皇,儿臣正欲与父皇商讨金融改革之事。
汉中及西北发展迅猛,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今日父皇与大哥皆在此,不如我们边品茶边详谈!”
朱松笑言提议。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