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小娥扳动瓮边机关,"咔嗒"一声,瓮盖弹开,里面的锦纸隔膜慢悠悠升起:"您看,这隔膜是桑皮纸浸了桐油。蔡伦改进的造纸法就是神,桑皮纸比麻布透气,浸了桐油又不渗水。"
她叹口气:"去年没这层纸,腌的芥菜霉了半瓮,心疼得我直掉泪。那是我攒了半年的芥菜,想给儿子做酱菜配粥的。"
陈阿娇捏起片腌菜,脆得能听见"咔嚓"响:"哀家让尚方署学了越人'蜜蜡封瓮',双保险。上次给边关送的腌菜,走了一个月还新鲜,刘妧今早朝会正拿这驳御史呢。"
"桑娘子,闻闻这个!"印度使者达摩多罗捧着陶罐进来,罐口一启,咸香混着花香直钻鼻子。他往瓮里撒了勺盐,菜色顿时亮起来:"用这番红花盐腌菜,色如朝霞,比海盐多存半月。"
黄月英拿着算筹在竹简上划,算筹碰得"哒哒"响:"每瓮配三钱番红花盐,酸碱正好。庐江郡试吃的瓮现在还没坏,王老实婆娘托人带话,想多订十个给远嫁的女儿。"
桑小娥往瓮里铺锦纸:"我这就封一瓮,立冬开瓮请大家尝。到时候让尚食局来学学,陛下上次说御膳房的酱菜太咸了。"
未时的庐江郡王老实家,院子里的腌菜瓮正冒白汽。秀儿娘往瓮里码芥菜,菜层间撒着锦线碎末:"按太后方子,这碎末吸潮气,菜不烂。"
她直起身捶腰,后腰的旧伤让她"哎哟"了声:"去年没放,腊月就发黏,扔了半瓮。这锦线是丝绸坊的下脚料,以前当柴烧,现在倒成了宝贝。"
秀儿举着个锦纸量勺,边沿用朱砂标着刻度:"娘,这勺跟天禄阁的嘉量一个准头。蜜蜡要浇三层,一层封缝,二层防水,三层隔尘。"
她舀起一勺蜜蜡,琥珀色蜡液在勺里晃:"这量勺是照着朝廷新制的嘉量缩的,现在连咱百姓家都能用了。"
旁边阿月的越人邻居正拌米糠,糠里拌着汉地花椒,香得人直咽口水。她往糠里埋芥菜时,哼起越地调子:"锦布封,蜜蜡浇,冬菜鲜到开春了......"
秀儿娘跟着哼,跑调跑得像山路:"你这歌比咱汉地的'腌菜谣'软和。去年你教我腌的酸笋,秀儿天天惦记。"
越人邻居往瓮里撒了把紫苏:"加这个,比花椒多三分辣。我儿子说,比波斯胡椒够味,上次阿罗憾尝了,差点把罐子抢去。"
申时的长安西市,"立冬酱铺"的幌子绣着酱缸,在风里摇得"哗啦啦"响。老陶的徒弟正往瓮里舀酱,红亮的酱色裹着酱香,混着锦线草木味直飘街对面。
瓮身绘着"晒酱图",瓮盖一扣,"咔嗒"一声就封死了。
秀儿攥着锦币在瓮前转,这是她在车坊打磨零件挣的:"老板,来罐'锦灰豆酱'。这是李师傅做的吧?我家用他的瓮腌菜,比土罐香还不霉。"
老板舀酱的勺子撞着瓮"叮当"响:"可不是!按太后说的,酱里加锦灰,不光不馊,还开胃。去年张屠户吃这酱,一顿多啃俩馒头。"
阿罗憾挤过来,鼻子快凑到瓮口了:"这酱香得像波斯蜜饯!给我来十罐!带回波斯配烤羊肉,比撒胡椒香。"
老板笑着打包:"您放心,这瓮走半年都不坏。陛下说了,要让汉地酱香飘到波斯去,比丝绸还出名!"
暮色漫过工舍区时,炊烟缠着酱香在檐下绕。陈阿娇站在"工人冬储窖"前,窖顶的锦灰砖在夕阳里泛着暖光。
王老实正往窖里搬瓮,瓮身"百工冬藏"四个字在灯影里跳:"太后,这窖比去年土窖干三成。您看这窖壁的防潮锦,专吸潮气。去年这时候,土窖壁上能刮下半斤水。"
他擦把汗:"去年土窖的菜开春就长白毛,今年这窖,陛下说能省出千石粮——够咱工舍区三百口人吃俩月呢。"
这防潮锦是废丝绵织的,浸了草木灰水,以前都堆着发霉。
陈阿娇摸着瓮身的"锦线湿度标":"指针在绿区就好,黄区通风,红区换防潮锦。刘妧说要让各郡都学着建,百姓开春嚼着鲜菜,比发救济粮强——救济粮是冷的,鲜菜是热乎的,能暖到心里。"
掌灯后的建章宫,烛火把《冬储工造录》照得透亮。刘妧翻到最后一页,秀儿画的"陶瓮腌菜图"上,秀儿娘正浇蜜蜡,旁边歪歪扭扭写着:"陶瓮腌菜,比土罐香,不会坏,秀儿能吃到开春!"
陈阿娇捧着罐腌菜进来:"刚从秀儿家取的,你尝尝。"
刘妧捏起一片,脆生生的酱香在舌尖散开:"比去年的好吃。"
她望着窗外,工舍区的灯火像撒了一地星子:"今早御史还说百姓学不会这法子,你看秀儿娘,做得比百工署还齐整。"
放下陶罐时,她语气定得像夯土砸地:"明日让百工署再赶制千个陶瓮,发往偏远郡县。再有人拦着,就带他来秀儿家看看——百姓的笑脸,比奏折上的空话实在。"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