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第一炉算学百炼钢倾泻而出。铁水如赤龙般注入模具,刘妧将刻有"碳0.68%"的青铜牌嵌入炉壁,牌面纹路与李铁锤家传的火色口诀暗纹严丝合缝。老炉匠颤抖着用铁钳夹起新锻的刀坯,往试刀石上轻轻一磕,发出清越的"当"声,竟与他祖父五十年前铸剑时的声响分毫不差。
晨雾中,张小七蹲在鼓风器旁,用算筹教学徒调整叶轮角度:"昔年李冰治水,用石人测水位;如今咱们用风压表,道理是一样的——指针指到'商'音刻度,就好比听到编钟的宫调,错不了。"追风忽然对着废料堆狂吠,兵士从中挖出个铜盒,里面的松脂与铁屑混合物还带着温热,正是欧冶家伪造百炼纹的"火漆"。
"欧冶余党往朔方去了。"霍去病望着北方天际,护腕的铁砧扣轻轻撞击剑柄,"那里的马监与匈奴互市频繁,怕是..."刘妧摸出算筹令箭,箭尾的铁刃纹章在晨光中闪烁:"明日启程朔方。李师傅,能否请您将看火色的口诀编成歌谣?我想让每个炉匠都能背熟。公主瞧这——"李铁锤展开一卷粗麻纸,上面用炭笔绘着不同火色对应的算筹图,"俺昨晚试着把口诀画成了图,学徒们都说比看星星好懂。"
欧冶承缩在工坊角落,看着算学队用青铜镜反射阳光测量炉温。一名学徒捧着《金属冶铸算经》路过,书页间掉出张小七的便条:"欧冶师傅,明日辰时三刻,可来学用算筹算碳势。"老人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冶铁如耕稼,偷不得懒,取不得巧。"他摸了摸腰间的"炉神七戒"铜牌,牌面"火耗三分"的刻字下,隐约可见年轻时自己刻的"精铁为刃"四字。
东市的铁器铺里,王三正用官酿酒擦拭新打的菜刀。刀刃映出他眼角的笑纹,比醉仙居的"状元红"透亮十倍。"这刀用的是算学钢,"他向围拢的农妇展示刃口的鱼鳞纹,"每寸含碳六厘八,切菜不沾刀,剁骨不卷刃!"一位老妪摸着刀背叹气:"俺家老头子去年用劣质犁头,耕地时犁头断了,惊了牛,如今还躺在床上..."
长安城的晨钟响起时,刘妧的车驾已行至章城门。车窗外,满载算学钢的牛车正驶出城门,车轮在石板路上碾出算筹形状的车辙。赶车的兵士哼着新学的《百炼歌》:"算学鼓风炉火旺,千锤百炼刃如霜..."远处的霸水河畔,漕船扬起"官铁保真"的黑帆,船工们用算筹敲击船帮,应和着歌声。
街角的小酒肆里,几个退役老兵围坐在一起。老卒陈三用算学钢刀切开酱牛肉,刀刃触到瓷盘,发出清脆的声响。"当年在漠北,"他夹起一块肉,目光落在墙上的断刀标本上,"要是有这刀,俺们班的弟兄...哎,如今好了,算学队把炉子里的鬼都揪出来了。"他仰头灌下一口官酿酒,刀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听说新铸的铠甲也用算学钢,这下匈奴的马刀,怕是砍不动咱们的甲胄了。"
阳光爬上冶铁坊的飞檐,照亮了新刻在炉壁上的算筹纹路。李铁锤用炭笔在《冶铁算经》初稿上添了句批注:"炉神无眼,算筹有心。"炉中炭火正红,映着他斑白的鬓角,宛如当年祖父铸剑时,炉中腾起的漫天朝霞。而在工坊的另一侧,欧冶承正对着算筹图皱眉思索,手中的狼毫在竹简上落下第一笔:"碳势算法第一..."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