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 章:北征启行(至元四十六年秋那拉珠尔统军离中都)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中都,晨雾刚散,皇城根下的槐树落了满地金黄。那拉珠尔府的庭院里,仆役们正将最后一箱干粮搬上驿车,木箱上贴着 “北征军粮” 的朱印,边角用铜钉加固,以防颠簸散落。那拉珠尔身着玄铁重铠,腰间悬着萧虎赐的虎头弯刀,刀鞘上的铜环碰撞发声,他伸手抚过铠甲的护肩 —— 甲片用玄铁锻造,边缘磨得光滑,是去年蒙古故地削藩时穿的旧甲,此次北征特意取出,图个顺遂。
长子巴图额尔敦一身轻甲,正检查战马的鞍具,手指捏了捏马鞍下的衬垫:“父亲,战马的衬垫已加厚,长途行军不会磨伤马背;短刀也按您的吩咐,挂在腰间左侧,一息内就能拔出。” 那拉珠尔点头,目光扫过庭院里待命的亲兵 —— 五十名亲卫均是虎卫精锐,身着玄铁甲,手持角弓,胯下战马嘶鸣,透着一股锐不可当的气势。
府外传来驿卒的马蹄声,通政院使帖木儿翻身下马,快步走进庭院:“那拉珠尔将军,陛下已在皇城北门等候,命您辰时三刻率军至城外黄花甸校场,他将亲往送行。” 那拉珠尔整理了一下铠甲的系带:“有劳帖木儿大人通报,我这就率军出发。” 他转身对巴图额尔敦道:“你先带先锋五千人去校场,清点兵力,我随后便到。” 巴图额尔敦躬身领命,翻身上马,带着先锋士兵,朝着校场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晨光照耀下泛着金光。
那拉珠尔最后看了一眼府宅 —— 正屋的窗棂旁,妻子孛儿帖抱着幼子那木罕,正偷偷张望,眼中满是牵挂。他没有上前告别,只是抬手示意,便转身走出府门,翻身上马,带着亲卫与后续兵力,朝着皇城北门进发。街道两旁,百姓们已早早等候,有的手持青稞饼,有的捧着奶酪,看到那拉珠尔的队伍,纷纷高声道:“将军保重!早日平定叛乱,平安归来!” 那拉珠尔勒住马,向百姓们拱手致意,心中满是暖意 —— 有百姓的期盼,更要打赢这场平叛之战。
辰时三刻,那拉珠尔率军抵达黄花甸校场。校场上,五万大军已整齐列阵 —— 虎卫列于东侧,玄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中都卫戍军列于南侧,装备齐整;岭北行省驻军列于西侧,风尘仆仆却精神饱满;蒙古故地预备兵列于北侧,带着草原部落的质朴。萧虎的仪仗队正从校场东侧赶来,黄罗伞盖下,萧虎身着赭黄戎装,腰间佩着太祖成吉思汗的旧刀,神色庄重。
那拉珠尔率军离中都前,萧虎在皇城白虎殿召他议事,既是确认平叛策略,也是交付调兵虎符与密令,明确 “平叛需狠” 与 “治民需仁” 的边界,为他北征定下行动准则。
白虎殿内,案上摆着 “西北舆图” 与 “调兵虎符”—— 虎符为青铜铸造,分为两半,左半刻着 “北征军印”,右半刻着虎纹,需两半相合,方能调动五万大军。萧虎拿起虎符的左半,递给那拉珠尔:“这半虎符你收好,右半已交给博罗将军,你与他汇合后,合符为证,他便会听你调遣。” 那拉珠尔双手接过虎符,入手沉重,他知道,这不仅是调兵的凭证,更是萧虎的信任与托付。
萧虎指着舆图上的杭爱山:“阿鲁台的中军大营驻于此地,你与博罗汇合后,按之前定下的‘虎形战术’进攻,务必一举破敌。‘平叛需狠’,是指对阿鲁台、察八儿等首恶,不可手软,需严惩以儆效尤;对其部众,若放下兵器投降,不可滥杀,这便是‘治民需仁’。” 他拿起一份密令,递给那拉珠尔:“这是战后安抚的细则,你可按此处置 —— 从阿鲁台的超占牧地中,划拨部分给受战乱影响的小部落,再发放青稞补贴,让部民尽快恢复生产。”
那拉珠尔接过密令,展开细看 —— 上面写着 “降兵免罪、部民每户补青稞五十斤、受损草场派农技官修复” 等条款,字迹工整,是萧虎的亲笔。“陛下,若忽都鲁帖木儿出兵支援阿鲁台,该如何处置?” 那拉珠尔问道。萧虎道:“忽都鲁帖木儿若参战,便按叛贼处置;若中立,战后仍许他之前的牧地补贴,稳住斡端地区,避免战乱扩大。”
议事临近结束,萧虎起身,拍了拍那拉珠尔的肩:“你是朕的长子,此次北征,不仅要平定叛乱,还要守住西北的削藩成果,更要让草原部民知道,朝廷平叛是为了安稳,不是为了杀戮。记住,‘平叛需狠’是手段,‘治民需仁’是根本,莫要本末倒置。” 那拉珠尔躬身道:“儿臣谨记陛下教诲,定不负信任,平叛安民,早日凯旋。” 殿外的晨钟响起,辰时已至,两人并肩走出白虎殿,准备前往校场,送大军启程。
黄花甸校场的集结,是大军北征前的重要环节 —— 各部队按预定位置排列,将领们清点兵力与装备,粮草队与兵器队在指定区域待命,整个校场秩序井然,透着元廷大军的严整与威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