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蹲炮 “夜视瞄准标” 的设计,经历了三次调整 —— 从最初的 “单一荧光石”,到 “荧光石 + 木杆”,再到最终的 “荧光石 + 木杆 + 油脂灯座”,每一次调整都源于工匠的实战测试,确保装置既适配虎蹲炮,又能在夜间精准瞄准。
第一次设计是 “单一荧光石”—— 工匠们将荧光石直接嵌在炮口上方,夜间虽能发光,却无法标出炮口轴线,炮手仍难判断瞄准方向。测试时,炮手对准百丈外的靶心,荧光石的绿光虽能看到,却因无参照,炮弹仍偏了五尺,砸在靶心旁的空地上。也先帖木儿看着弹坑:“只嵌荧光石不够,需有一根杆连接荧光石与炮身,让炮手看清炮口指向,才能减少偏差。”
第二次设计改为 “荧光石 + 木杆”—— 工匠们用硬木做了一根半尺长的木杆,一端嵌荧光石,另一端固定在炮身中部,形成一条 “荧光石 - 木杆 - 炮口” 的直线。夜间测试时,炮手按这条直线瞄准,偏差减至三尺内,却仍有问题:若夜间无月光,荧光石的绿光太暗,远处仍看不清。炮手统领帖木格道:“若遇到乌云密布的夜晚,荧光石的光不够亮,还是难瞄准,需再加个灯,补充光线。”
第三次设计最终定为 “荧光石 + 木杆 + 油脂灯座”—— 在木杆中部加一个小巧的油脂灯座,灯座用铜打造,可装半两油脂,点燃后能照亮荧光石与炮口前方。也先帖木儿让人制作了十个灯座,安装在木杆上,夜间点燃灯座,荧光石的绿光与灯光交织,形成一条清晰的瞄准线。测试时,炮手对准百丈外的靶心,三发两中,偏差仅一尺,完全符合实战需求。
设计确定后,也先帖木儿还让工匠对细节进行优化 —— 木杆表面刻上刻度,方便炮手调整角度时精准定位;灯座外侧加铜罩,防止风吹灭灯火;荧光石用铜箍固定在木杆顶端,避免战斗中脱落。工匠们按优化方案制作了一个样品,那拉珠尔查看后点头:“细节考虑周全,这样的瞄准标,夜间使用既精准又耐用,可按此批量制作。” 也先帖木儿道:“将军放心,十日内科完成十门虎蹲炮的加装。”
虎蹲炮 “夜视瞄准标” 的制作,在工部作坊内有序进行 —— 工匠们分工明确,从选材、加工到安装,每一步都有严格标准,也先帖木儿亲自督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合格,每一门炮的加装都精准。
选材环节由老工匠帖木儿(工部作坊总管)负责 —— 木杆选用草原特有的硬榆木,这种木材坚硬不易变形,每根木杆需截取半尺长、两指粗,且需笔直无节疤。帖木儿带着工匠们在木料堆中挑选,拿起一根木杆,用手指划过表面:“这根木杆有节疤,受力后易断,不能用;那根木杆弯曲,会影响瞄准精度,也不能用。” 经过筛选,最终选出二十根合格的木杆(预留十根备用)。
荧光石的加工则由专门的石匠负责 —— 石匠们将从内府调来的荧光石切割成鹅蛋大小,表面打磨光滑,再在底部钻一个小孔,方便用铜钉固定在木杆顶端。石匠统领道:“荧光石易碎,切割时需轻缓,打磨时要用细砂纸,确保表面光滑,发光均匀。” 一名石匠不小心将一块荧光石摔碎,帖木儿立刻道:“小心些!荧光石来之不易,碎一块便少一块,若不够用,会耽误整备进度。” 石匠们连忙放慢动作,格外小心。
木杆与荧光石加工完成后,由装配工匠进行安装 —— 先将木杆底部的铜轴固定在炮身中部的预留孔中,再用铜钉将荧光石固定在木杆顶端,最后安装油脂灯座,用铜箍将灯座与木杆绑紧。装配工匠还需测试木杆的灵活性:“木杆需能左右转动三十度、上下调整五寸,调整后插紧铜销,不能有松动。” 每安装完一门炮的瞄准标,工匠都会转动木杆测试,确保符合要求。
也先帖木儿每日都会到作坊督查,查看每一门炮的加装情况。看到一门炮的灯座铜罩安装歪斜,他立刻让工匠拆下重装:“灯罩歪斜会挡光,影响炮手瞄准,必须重装,不能有丝毫马虎。” 看到另一门炮的荧光石固定牢固、木杆转动灵活,他满意点头:“这门炮的瞄准标做得好,记上工匠的名字,完工后可赏半斤青稞。” 工匠们听到有赏赐,干活愈发卖力,作坊内的效率也大幅提升。
十日过后,十门虎蹲炮的夜视瞄准标全部加装完毕,整齐排列在大营的校场上。也先帖木儿向那拉珠尔交令:“将军,十门虎蹲炮的夜视瞄准标已全部加装完毕,每一门都经过测试,瞄准偏差均在一尺内,符合实战需求。” 那拉珠尔让人当场测试,炮手点燃灯座,对准百丈外的靶心,一炮便击中靶心,弹片四溅,那拉珠尔笑道:“好!有这样的虎蹲炮,夜袭时定能轰开阿鲁台的营墙。”
士兵短刀的规格制定,以 “实战适配” 为核心 —— 哈剌哈孙召集铁匠、虎卫将领与有近战经验的士兵,反复讨论,从刀长、刀宽、刀柄材质到重量,每一项规格都贴合马战近身搏杀的需求,确保士兵用得称手、杀得有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