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 章:虎阵定策(至元四十六年秋那拉珠尔定夜袭破敌之策)
杭爱山外围的元廷大军中军帐,帐顶悬着一盏鎏金铜灯,灯油燃得正旺,将帐内的 “阿鲁台布防图” 照得清晰 —— 图上用朱笔圈出阿鲁台的中军大营(驻杭爱山主峰南侧),两侧各设一座辅营,分别驻守斡难河、黑山口退回来的残兵,大营外三里设三道巡逻线,每线间隔一里,由五百骑兵轮值。那拉珠尔身着玄铁甲,手指按在 “中军大营” 的位置,眉头微蹙:“阿鲁台收缩兵力后,大营墙高丈五,外挖壕沟,还在壕沟内埋了尖刺,硬攻恐伤亡太大。”
帐内将领们沉默不语 —— 虎卫统领孛鲁台握着腰间的玄铁刀,目光落在图上的巡逻线:“阿鲁台的巡逻兵每时辰换防一次,换防时会有半柱香的空隙,或许可趁此时机派轻骑靠近,可大营内还有投石机,若被发现,轻骑难退。” 中都卫戍军指挥使帖木格补充:“咱们虽有五万兵力,可阿鲁台据守地利,且大营内粮草还够支撑半月,拖下去对咱们不利,需尽快定策。”
帐帘突然被掀开,巴图额尔敦带着一身寒气走进来,甲胄上还沾着草原的夜露 —— 他刚率先锋探子探查完阿鲁台大营外围,手中攥着一张草图:“父亲,孩儿探查时发现,阿鲁台的巡逻换防空隙虽短,却有一处薄弱点 —— 西侧巡逻线靠近黑石峡,那里树木茂密,可藏兵;且今夜是晦日,无月,适合夜袭。孩儿有一计,可‘夜袭惑敌’,再用‘虎形战术’破敌。”
那拉珠尔眼中一亮,示意他上前:“哦?说说你的计策。” 巴图额尔敦将草图铺在案上,指着西侧:“今夜三更,孩儿率五千先锋,带三百个稻草人,稻草人身上绑着点燃的火把,从黑石峡出发,向阿鲁台西侧辅营移动,制造大军进攻西侧的假象;阿鲁台定会调中军兵力支援西侧,此时父亲率主力,按‘虎形战术’分三路,直击他空虚的中军大营,定能一举破敌!” 帐内将领们纷纷凑上前,看着草图,低声议论起来,帐内的凝重氛围,因这突如其来的计策,渐渐有了松动。
那拉珠尔仔细看着草图,又问:“稻草人惑敌,能撑多久?阿鲁台若识破怎么办?‘虎形战术’具体如何分路?” 巴图额尔敦道:“稻草人可撑一炷香,足够吸引阿鲁台的注意力;若他识破,孩儿率先锋缠住西侧辅营,不让他们回援;‘虎形战术’以两万虎卫为‘虎头’,主攻中军大营正门;一万五千中都卫戍军为‘虎身’,从两侧包抄;一万岭北行省驻军为‘虎尾’,断阿鲁台的退路;蒙古故地预备兵守粮草,防偷袭。” 那拉珠尔沉吟片刻,对将领们道:“此计可行!既用夜袭惑敌,又以虎形聚合力,咱们今日便定好细节,今夜三更行动!”
巴图额尔敦的 “夜袭惑敌” 计,并非临时奇想,而是基于三日来对阿鲁台布防的反复探查 —— 从巡逻换防规律到地形特征,从敌军反应到气象条件,每一个细节都经过验证,确保计策可行,也体现了他作为先锋的细致与经验。
三日前,巴图额尔敦便派十名探子,伪装成阿鲁台部的散兵,混入其巡逻范围,记录换防时间。探子们躲在黑石峡的树林中,每时辰记录一次巡逻兵的人数、装备、换防间隔,发现 “每时辰换防,换防时西侧巡逻线会空缺半柱香” 的规律。一名探子回报:“阿鲁台的巡逻兵多是小部落的散兵,警惕性不高,换防时还会闲聊,咱们若趁此时机行动,不易被发现。” 巴图额尔敦将这一规律记在 “探防册” 上,反复核对,确认无错漏。
两日前,他亲自带三名亲信探子,探查黑石峡的地形 —— 黑石峡长三里,两侧是陡峭的山壁,中间有一条小路,可容十骑并行,峡口外便是阿鲁台的西侧辅营,且峡内树木茂密,适合隐藏。巴图额尔敦用脚步丈量峡口到辅营的距离:“从峡口到辅营正门,共一里路,骑兵快马只需一炷香便能到,稻草人移动速度慢,可提前半个时辰出发,确保一炷香内抵达辅营外围。” 他还让探子测试风向:“今夜是西北风,火把的烟会吹向辅营,能更好地掩护稻草人的身影,让阿鲁台误以为是大军。”
昨日,他又让人制作稻草人 —— 三百个稻草人,均用麻布包裹干草,身高六尺,与普通士兵相当,身上绑着简易的皮甲,背后插着小旗,腰间挂着点燃的火把(火把用浸油的麻布制作,可燃烧一炷香)。巴图额尔敦亲自检查稻草人:“皮甲要绑紧,别被风吹掉;火把的油要浸足,确保能烧够一炷香;小旗要插稳,从远处看像真的士兵。” 工匠们按他的要求调整,直到他满意为止。
为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巴图额尔敦还制定了 “惑敌三步骤”:第一步,先锋骑兵带着稻草人,从黑石峡悄悄移动至西侧辅营外百丈处,点燃火把;第二步,若被巡逻兵发现,便放箭佯攻,制造进攻假象;第三步,一炷香后,若阿鲁台调兵支援西侧,先锋便撤退至黑石峡,缠住回援的西侧辅营;若未调兵,便继续佯攻,直到吸引兵力为止。“无论阿鲁台如何反应,咱们都有应对之策,” 巴图额尔敦对先锋副将道,“关键是要撑到父亲的主力抵达中军大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