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 章:虎炮择吉(至元四十五年夏南征备战事)(至元四十五年夏?中都军器库火器工坊与太史局观星台)
至元四十五年,中都白虎殿的议事案上,摊着两份急件:一份是萨仁从江南发来的密报,称 “史宅之加固长江岸防,增配投石机”;另一份是耶律楚材的《南征备战疏》,建议 “赶制轻型火器、择定南征吉日,为来年春汛前突破长江做准备”。萧虎沉吟片刻,提笔在疏上批下 “准行” 二字 —— 此次备战,核心目标并非即刻开战,而是通过 “军工强化”(赶制虎蹲炮)与 “时机预判”(依《虎历》算吉日),为 “来年惊蛰南征” 奠定基础,既应对南宋残余的防御升级,又隐藏战略意图,避免打草惊蛇。
萨仁的密报详细描述:史宅之在平江府、扬州段长江岸防,新增 “夯土箭楼二十座,投石机三十架”,还从流民中强征 “壮丁五千,编入水师”。萧虎对巴图额尔敦道:“南宋虽缺粮,却在加固防御,若咱们无对应火器,来年南征恐难快速突破;虎蹲炮轻便,可随军运输,既能轰毁箭楼,又能压制投石机,是破岸防的关键。” 巴图额尔敦点头:“末将曾见军器库有前代‘碗口铳’,若能改进为虎蹲炮,定能派上用场。” 这种对 “南宋防御的针对性准备”,让备战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精准施策。
萧虎深知,“南征需趁江南春汛前(惊蛰后江水未涨,便于战船航行),且需避开流民春耕”,若此时公开备战目标,南宋可能提前囤粮或破坏江南春耕,加剧流民苦难。因此,他对外宣称 “备战是为‘防御南宋北犯’”,对内则明确 “军工与历法筹备需同步,为来年惊蛰南征蓄力”。耶律楚材道:“将军此举,既让南宋放松警惕,又能从容筹备,待吉日一到,便可一举突破,实为上策。” 这种 “明防暗攻” 的战略,让备战在 “低调中推进”,减少外部阻力。
萧虎将备战分为 “军工制造” 与 “历法推算” 两大板块:军工板块由中都军器库总工匠阿古拉牵头,负责 “虎蹲炮设计与赶制”,目标在来年正月前完成 “百门虎蹲炮”;历法板块由太史局令王恂牵头,依《虎历》推算 “南征吉日”,需兼顾 “天文时机(星象、节气)、江南气候(降水、风向)、流民农事(春耕结束)” 三大要素。他对两人道:“虎蹲炮是‘利器’,吉日是‘天时’,两者结合,南征方能事半功倍;你们需通力协作,不得有误。” 明确的任务划分,让备战有了清晰的推进方向。
为保障两大任务落地,萧虎协调 “工部、户部、兵部” 三方资源:工部负责 “虎蹲炮材料调拨(铜、铁、木炭)”;户部负责 “工匠粮饷、历法推算所需物资(观测仪器、纸张)”;兵部负责 “军工工坊安全守卫、历法数据的军事验证”。材料官张谦(工部郎中)接到指令后,立刻赴云南、湖广等地,协调 “铜料运输”;太史局提举郭守敬则协助王恂,整理 “近十年江南惊蛰前后的气候数据”。这种 “跨部门协同”,避免了 “各自为战” 的混乱,确保备战高效推进。
阿古拉接到 “赶制虎蹲炮” 的指令后,并未贸然开工,而是先从 “元代火器史料、江南战场需求” 两方面入手,完成虎蹲炮的设计 —— 设计既遵循元代军工传统(参考碗口铳、盏口铳的形制),又针对江南水网多、岸防工事坚固的特点进行改进,确保虎蹲炮 “轻便易运、威力适配”,成为南征军突破长江防线的关键火器。
设计的 “历史依据:元代火器的传承与改进”。阿古拉从中都军器库的 “秘藏图谱” 中,找出元代早期的 “碗口铳”(口径三寸,重五十斤,发射碎石弹)与 “盏口铳”(口径四寸,重八十斤,发射铁弹)图纸,作为虎蹲炮的设计基础。他对工匠们道:“碗口铳轻便却威力不足,盏口铳威力够却太重,咱们的虎蹲炮要取两者之长 —— 口径三寸半,重六十斤,既能发射碎石弹压制步兵,又能发射铁弹轰毁箭楼。” 为增强稳定性,他还参考 “草原投石机的底座设计”,在炮身底部加装 “三角铁架”(可折叠,便于骑兵运输),解决 “传统火器发射时后坐力大、易倾倒” 的问题。
设计的 “战场适配:针对江南地形的改进”。阿古拉与巴图额尔敦反复沟通,根据 “江南水网多、岸防工事以夯土为主” 的特点,对虎蹲炮做了三项改进:一是 “减轻炮身重量”,将传统碗口铳的 “实心铜壁” 改为 “空心铜壁”(壁厚半寸,既保证强度,又减轻重量),六十斤的重量可由 “两匹马驮运”,适合江南泥泞道路;二是 “调整弹种适配”,设计 “碎石弹”(用于杀伤岸防步兵)与 “铁弹”(用于轰毁夯土箭楼)两种弹型,弹径均为三寸半,共用炮膛;三是 “缩短炮管长度”,将炮管从 “五尺” 缩短至 “三尺半”,便于在战船、狭窄岸防区域架设。巴图额尔敦查看设计图后,赞道:“阿古拉师傅,此炮若成,咱们突破史宅之的岸防,便多了几分把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