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 章:爵婚固牧(至元四十四年秋的弘吉剌部平衡策)(至元四十四年秋?中都草原驿馆与弘吉剌部冬牧场)
弘吉剌部的冬牧场,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议事帐的毡帘上噼啪作响。按陈那颜(部落首领)手里攥着元廷之前送来的《牧界划分文书》,指尖在 “燕云东部牧界暂归弘吉剌部” 的条款上反复摩挲 —— 虽已划定牧界,却未明确 “牧界内水源归属”;粮援虽到了三千石,却缺配套的 “草原储粮毡房”,牧民们仍需露天堆粮,雪一化就容易发霉。
帐内,豁阿台(按陈侄子,激进派)又在发难:“叔父,元廷只给文书不给实利!水源被札剌亦儿部占着,咱们的羊喝不上水;粮堆被雪浸了,损失了两成,萧将军这是糊弄咱们!” 千户们纷纷附和,连之前支持元廷的帖木儿(按陈次子)也道:“阿爸,储粮毡房再不解决,明年春天的粮就够不上了。”
按陈心里清楚,部落的不满已从 “反对亲宋” 转向 “诉求未落地”。之前借马鞍发难后,元廷虽补了粮援、派了护牧千户,却仍有细节疏漏 —— 这不是萧虎故意为之,而是元廷重心在江南,难免顾此失彼。但部落牧民只看眼前:“羊要喝水,粮要防潮”,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不满还会再起。
他让帖木儿去查 “储粮损失明细”,又派豁阿台去与札剌亦儿部交涉水源,却都无果 —— 札剌亦儿部以 “元廷未明确水源归属” 为由拒让,储粮毡房需工部定制,元廷驿路一时送不过来。按陈坐在帐内,看着帐外冻得瑟瑟发抖的牧民,心里犯愁:若再向元廷施压,怕激化矛盾;若不施压,部落人心要散。
就在这时,中都传来消息:萧虎要亲自来草原驿馆,与按陈商议 “部落协作新策”。按陈心里一动 —— 萧虎亲来,定是有解决办法,或许这是消弭部落不满的契机。他立刻让豁阿台停止与札剌亦儿部的争执:“等萧将军来,再议水源的事,别再惹事。”
中都白虎殿的书房,萧虎铺开《草原部落分布图》,弘吉剌部的位置被红笔圈出 —— 它东接兀良哈部,西连札剌亦儿部,是燕云草原的 “中枢部落”,若其不稳,其他部落必跟风生事,元廷南征筹备的粮道(经燕云至江南)就会受威胁。
耶律楚材(右廷辽臣)道:“弘吉剌部是黄金家族联姻部落,安抚好他们,等于稳住半个草原。之前的粮援、牧界只是权宜,需用‘长效绑定’之法 —— 封官给实权,联姻结亲缘,让他们觉得‘元廷的治世有他们的份’,才会真心归附。” 他的建议,正合萧虎心意。
萧虎的平衡策略分两层:一是 “封官赋权”,设 “虎贲万户” 一职(元代万户为军职,掌部落兵权与治权,符合草原重视军事的传统),授按陈管辖燕云东部三万户牧民、节制护牧千户的实权,既满足部落对 “话语权” 的诉求,又将其纳入元廷军事体系;二是 “宗室联姻”,选自己的孙子萧承(蒙古名巴图额尔敦,年二十,熟草原骑射与汉地农耕,曾参与燕云屯田)娶按陈之女按答海(蒙古名乌仁,年十八,懂牧政,曾协助按陈管理牧群),以亲缘纽带深化政治协作。
“封官不能是虚职,” 萧虎对合丹王(左廷蒙古那颜)道,“要让按陈真能管牧界、调兵力;联姻也不能是形式,要约定婚后弘吉剌部派骑兵护江南粮道,元廷派农官教部落种青稞,互济互利。” 合丹王点头:“将军考虑周全,草原部落重实利也重情义,这样的安排,按陈不会拒绝。”
出发前,萧虎让工部赶制 “虎贲万户印”(黄金铸,印文为蒙古文 “虎贲万户之印”,边饰卷草纹),让户部备齐 “万户仪仗”(草原风格的铜鼓、皮旗,汉地风格的册封文书)—— 这些不仅是荣誉象征,更是元廷 “赋权” 的实物证明,要让弘吉剌部感受到足够的重视。
“虎贲万户” 的官职设计,紧扣弘吉剌部的核心诉求与元廷的治世需求,避免 “虚衔安抚”。职权细则由双廷共同拟定,共分四条,每条都兼顾 “部落利益” 与 “元廷统筹”:
第一条是 “牧界管辖权”:明确燕云东部自 “克鲁伦河下游至闪电河” 的牧界归弘吉剌部,水源由按陈统一分配,札剌亦儿部需无条件让出上游水源,元廷派护牧千户监督执行 —— 这直接解决了部落最紧迫的 “水源之争”,按陈可凭万户职权名正言顺地管理牧界。
第二条是 “军事调度权”:弘吉剌部可组建三千 “虎贲骑兵”,归按陈节制,平时护牧界、防盗匪,战时听元廷调遣(如协助江南护粮),元廷按 “每兵每月一石粮、两匹马” 的标准供给军需 —— 这既赋予部落军事自主权,又将其骑兵纳入元廷作战体系,避免部落拥兵自重。
第三条是 “治世参与权”:按陈可定期赴中都参加 “草原治世议事会”,与双廷官员共议草原农耕、粮援、牧群管理等事务,部落子弟可优先入虎都书院学习双法 —— 这满足了部落对 “治世话语权” 的诉求,让按陈觉得 “弘吉剌部是元廷治世的一份子,非附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