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 章:临安议婚(至元四十四年秋的南宋和战之争)(至元四十四年秋?南宋残余政权临安皇宫与史府)
临安皇宫的大庆殿,早已没了往日的恢宏。殿角的琉璃瓦缺了一块,漏下的雨痕在金砖上洇出深色印记;案上的烛台是铜制的,边缘生了绿锈,与中都白虎殿的鎏金烛台判若云泥。“理宗”(南宋残余政权奉理宗赵昀后裔为君,仍沿尊号)坐在龙椅上,手里攥着一份《粮储册》,册中 “临安存粮仅够五月”“禁军老弱占六成” 的批注,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他刚处理完地方奏报:平江府粮荒,流民涌入临安;温州守军哗变,索要粮饷。贴身太监李忠端来送茶,茶盏是粗瓷的,茶汤里飘着两片碎叶 —— 这是南宋残余政权的常态:自元军破临安后,宗室南迁又回迁,兵力折损、粮道断绝,只剩临安及周边三州之地,苟延残喘。
“陛下,元廷使者还在驿馆等答复,” 李忠低声道,“史相公说,需早定主意,不然使者要走了。” 理宗抬头,看着殿外灰蒙蒙的天,叹了口气:“定什么主意?战,没兵没粮;和,怕落个‘辱国’的骂名 —— 祖宗的基业,要毁在我手里了。” 他的手指在《粮储册》上摩挲,指甲缝里还沾着批阅时的墨痕,显露出无力与焦虑。
殿外传来脚步声,是史宅之的亲信送来的《元廷动向报》,上面写着 “中都虎卫营增兵燕云,似有南下之意”。理宗看完,将册页扔在案上:“元廷这是逼咱们表态!可咱们…… 拿什么跟人家谈?” 李忠不敢接话,只能默默收拾散落的册页 —— 他知道,陛下的犹豫,不是怕元廷,是怕扛不住内部的骂名,更怕保不住宗室的最后一点体面。
元廷使者带着虎纹婚书抵达临安皇宫时,理宗正召集史宅之、徐清叟(徐党核心)等大臣议事。使者捧着楠木婚书盒,一步步走上大庆殿,盒上的蓝布在昏暗的殿内格外显眼 —— 这是中都送来的 “金符婚契”,是南宋残余政权与元廷的首次 “正式接洽”。
使者打开盒子,金箔婚书在烛火下泛着柔光,七颗宝石折射出的光点,落在大庆殿的金砖上,像星星一样闪烁。理宗的目光先落在汉文 “亲如一家” 上,又移到蒙文 “永结盟好”,最后停在中央的虎符半片上 —— 青铜虎符的磨损痕迹清晰可见,显非新制,他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这…… 这是萧虎的随身虎符?”
史宅之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婚书,指尖触到金箔的薄软,又摸了摸虎符的凹槽:“陛下,婚书用江南库金制,虎符是萧虎早年戍边之物,元廷这次是有诚意的 ——‘亲如一家’,没提‘臣服’,给足了咱们体面。” 他特意将婚书翻到 “汉地乳养” 的角落,虽不懂蒙古文,却道:“弘吉剌部献鞍刻萧母善举,元廷连这等小事都记着,可见不是虚情假意。”
徐清叟却上前一步,指着婚书道:“陛下!这婚书是‘糖衣炮弹’!元廷拿‘亲如一家’当幌子,实则是想借和亲收编咱们的宗室,瓦解咱们的抵抗 —— 金箔再亮,也掩不住‘和亲辱国’的本质!” 他的声音洪亮,震得殿内烛火微微晃动,不少主战派大臣纷纷附和:“徐大人说得对!宁死不辱国!”
理宗看着争论的大臣,又看了看婚书上的虎符,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先把婚书收起来,容朕想想…… 也容你们议议。” 他没敢立刻表态 —— 史宅之的 “诚意论” 让他心动,徐清叟的 “辱国论” 又让他忌惮,而案上的《粮储册》,则时时刻刻提醒他:没资格犹豫太久。史宅之回到府邸,立刻召来亲信议事。他的书房陈设简单,案上摆着南宋旧《临安城防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元军可能进攻的路线;旁边放着元廷送来的《虎历》江南版,书页上写满了批注 —— 史宅之的 “虚与委蛇”,并非真的想和元廷结盟,而是想借和亲争取时间,暗中储粮练兵。
“元廷使者说,萧玉(萨仁帖木尔)还在临安驿馆,” 史宅之对亲信道,“你们去驿馆,表面上跟使者谈‘和亲细节’,比如婚期、宗室礼遇,暗地里探他们的虚实 —— 问清楚中都虎卫营的兵力,燕云粮运的路线,还有萧虎对咱们的底线是什么。” 他拿起一支狼毫笔,在《城防图》上圈出 “东门粮仓”:“若元廷真有诚意,会帮咱们护粮;若只是虚晃一枪,定会回避这些问题。”
亲信担忧:“徐党那边怕是会阻挠,他们已经在朝堂上骂咱们‘通敌’了。” 史宅之冷笑一声,将《元廷动向报》扔给亲信:“徐清叟只会喊‘主战’,却拿不出一兵一粮 —— 咱们就借他的‘骂声’,跟元廷讨价还价:‘内部反对声音大,需时间安抚’,这样既能拖延,又能让元廷觉得咱们不是‘轻易屈服’。” 他还嘱咐:“给驿馆的使者送些江南特产,比如新采的茶叶、手工织的麻布,别送贵重之物,免得落人口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