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 章:文魁定鼎(至元四十四年秋的状元之争与金笔之赐)(至元四十四年秋?大都崇文馆与白虎殿)
崇文馆外的青石墙上,新贴的秋闱榜单还带着墨香,红底黄字的 “蒙古科榜首巴图” 与 “汉科榜首王恂” 并排写在最顶端,中间用朱笔打了个 “并列” 的记号 —— 这是耶律楚材阅卷时暂定的结果,却成了双廷争执的导火索。
蒙古那颜们最先围上来,合丹王指着 “巴图” 二字,皮靴踩得青石缝里的草叶发颤:“巴图骑射优、牧政策论优,帮云州定了牧界,凭什么跟只会握笔的王恂并列?” 帖木儿也附和,手里的马鞭指着王恂的名字:“王恂是懂农时,可咱们大元的根在草原,状元得选懂草原的!” 围观的蒙古武士纷纷叫好,声浪把秋风吹得都变了向。
汉臣们也不甘示弱,周显挤到榜前,指着王恂的策论评语 “通双廷、知民生,双翼治世之策可取”:“王主事编《虎历》、定税则,帮江南农民多收了两成粮,这才是治世的本事!巴图只会管马管羊,怎么跟他比?” 卢明远等汉生举着王恂的《双廷共治疏》抄本,高声念着 “草原农耕同步安”,引来不少汉人百姓附和。
最尴尬的是耶律楚材,他站在榜单下,看着两边争执,手里的算筹都捏断了。之前阅卷时,蒙古考官坚持 “巴图当首”,汉考官力挺 “王恂第一”,他只能暂标 “并列”,想请萧虎定夺,却没料到刚贴出来就闹成这样。有个老吏悄悄劝他:“大人,要不先把榜单揭了?免得闹大。” 耶律楚材摇头:“揭了更乱,等萧将军定夺吧。”
榜单旁的茶摊上,波斯商人伊本看得热闹,对翻译道:“你们选状元,倒像在选‘管草原的’还是‘管农耕的’,不像选‘管天下的’。” 这话被路过的王恂听见,他没作声,只是盯着榜单上自己与巴图的名字,忽然想起殿试时巴图帮他捡笔的场景 —— 那时两人还没成 “对手”。
巴图站在北馆的毡房里,手里捏着自己的牧政策论稿,稿纸上 “定牧界、促互市、稳军户” 三个朱批是耶律楚材写的。他想起去年在云州,跟着王恂定牧界时,牧民们因有了明确的草场,没再发生过斗殴;今年按他的建议,在牧界旁设了互市点,牧民的羊能及时换成汉地的盐铁,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 这些都是他敢争状元的底气。
合丹王派人送来块镶金狼牙符,说 “拿着这个去见萧将军,他会认你这个状元”。巴图却把符推了回去,粗声粗气道:“我巴图是靠骑射和牧政得的榜首,不是靠狼牙符!” 来送符的随从急了:“那王恂有汉臣帮衬,还有《虎历》当筹码,你不争取,状元就没了!” 巴图却拿起蒙古角弓,走到毡房外,拉满弓射中五十步外的靶心:“我用本事说话,不是用关系。”
他去找王恂时,王恂正在双廷议事司修改《双廷共治疏》。巴图开门见山:“王兄,状元之争,咱们凭真本事,别让大臣们瞎掺和。” 王恂放下笔,指着疏稿上的 “牧界与田界同定”:“巴图兄,我争状元,不是为虚名,是想把这疏稿推行下去,帮草原和农耕都过好日子。” 巴图看着疏稿,忽然道:“若你真能让牧民有棉、农民有粮,这状元给你,我认。” 两人的手握在一起,一个粗糙带茧(常年握弓),一个温润沾墨(常年握笔),却没了之前的对立。
当晚,巴图在骑射场练箭到深夜。月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每射中一次靶心,就想起父亲说的 “草原的汉子,赢要赢得磊落,输要输得坦荡”。他摸了摸腰间的蒙古刀,刀鞘上的狼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 那是他征战时得的战利品,也是他对草原的承诺,无论能不能当状元,他都要护好草原的牧民。
王恂的案头,堆着三样东西:《虎历》样本、云州牧界图、江南水利图。这都是他争状元的 “实据”——《虎历》让草原知农时、农耕知牧事,牧界图定了草原的秩序,水利图稳了农耕的收成。他想起编《虎历》时,郭守敬帮他测算节气;定牧界时,巴图帮他说服蒙古千户;修水利时,卢明远帮他安排劳力 —— 这些都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双廷协调的结果,也是他 “双翼治世” 理念的实践。
周显送来一本手抄的《农桑辑要》,说 “把这个呈给萧将军,能帮你稳状元之位”。王恂却把书还了回去:“周大人,状元该凭治世之策,不是凭一本书。我若真能当状元,是因为‘双翼论’能帮大元,不是因为《农桑辑要》。” 周显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叹了口气:“你这孩子,跟你父亲一样,认死理。”
他去见耶律楚材时,耶律楚材正对着两人的考卷发愁。王恂递上《双廷共治疏》:“楚材大人,这是我对大元治世的想法,您看,巴图兄的牧政策论能安草原,我的疏稿能连农耕,若咱们把两者合起来,不就是最好的治世之策吗?” 耶律楚材看着疏稿上 “草原借马助耕,农耕借粮助牧” 的字样,眼睛一亮:“你是说,不管谁当状元,都要把两人的策论合起来推行?” 王恂点头:“状元只是个名号,能帮百姓过好日子,才是真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