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 章:虎啸礼祭(至元四十四年夏的天地合祀)(至元四十四年夏?大都南郊圜丘与北郊方丘)
太常寺的库房里,两列礼器正接受最后的查验。左列的蒙古祭器由阿古拉监造:银质奶酒壶錾着狼纹,木盘里的 “查干伊德”(白食,即奶豆腐、奶皮子)码成小山,最显眼的是三足铜鼎,里面盛着新酿的马奶酒,酒面浮着层细密的泡沫。右列的汉地礼器由赵谦督造:青铜太牢俎(盛放祭品的礼器)刻着缠枝纹,俎上的牛、羊、豕三牲已褪毛修整,牛首朝东(汉俗 “祭天以东为尊”),猪尾系着红绸 —— 那是江南迁来的屠户特意系的,说 “这样神明才肯受”。
“马奶酒得用刚挤的,” 阿古拉用银匕搅了搅酒鼎,“放久了会酸,怠慢了长生天,你担待得起?” 赵谦正让工匠给羊耳系青玉环(汉俗 “牲有饰为敬”),闻言冷笑道:“太牢需养足百日,这头牛养了一百二十天,比你那马奶金贵多了 —— 要是瘦了一两,萧将军第一个问你的罪。” 两人的争执惊动了耶律楚材,他指着库房中央的 “合祭案”:“左器放案北,右器放案南,谁也别占谁的地 —— 这是将军的令。”
白虎殿后的偏殿,百官正试穿祭服。左廷的蒙古那颜们穿着 “质孙服”(一色衣),帖木儿的宝蓝色长袍用金线绣着卷草纹,腰间的玉带镶着绿松石 —— 按萧虎的特批,可缀五颗玉(比惯例多两颗)。右廷的汉臣则着 “玄端章甫”(黑色祭服配礼帽),周显的礼服袖口绣着极小的 “星辰纹”,那是礼部特意加的,“祭天需应天象”。
“你们的帽子像倒扣的碗,” 帖木儿扯了扯周显的章甫帽,纱帽翅差点被碰掉,“戴着能看清神明?” 周显抚平帽缨:“礼在敬不在形,总比袒胸露臂强 —— 祭天需正衣冠,这是周公定下的规矩。” 正说着,萧虎的内侍来传谕:“将军着‘玄色十二章纹’祭服,左袖绣狼首,右袖绣虎纹 —— 双廷臣僚各按本俗,但需佩‘合祭牌’。” 那牌子是象牙制的,一面刻蒙古文 “祭”,一面刻汉文 “祀”,帖木儿和周显接过时,指尖同时触到牌上的合缝,像被无形的线拴在了一起。
南郊圜丘(祭天处)的三层台基刚铺好青石板,耶律楚材带着礼官丈量间距。“上层径五丈,按汉俗‘天圆地方’;中层设八陛(台阶),合蒙古‘八白室’之数;下层铺十二块石板,对应‘十二地支’。” 他用步弓量着台高,“高三丈六尺,象征三十六天 —— 既非纯汉,也非纯蒙古,取‘折中’之意。”
最费心思的是 “燎炉”(焚烧祭品处)的位置。左廷主张设在台西(草原以西为尊),右廷坚持放台东(汉俗以东为阳)。最后萧虎拍板:东西各设一炉,蒙古祭品焚于西炉,汉地祭品焚于东炉,烟柱需在高空交汇 ——“让天地看看,大都的香火是拧在一起的。” 工匠们在炉底铺了不同的燃料:西炉用松木(蒙古焚柴习俗),东炉用柏叶(汉俗 “柏为洁”),烧起来烟色一浓一淡,倒真像能缠成一股。
礼部拟定的《虎啸礼仪注》摆在萧虎案上,被红笔改得密密麻麻。原案想让汉臣先献太牢,帖木儿在旁批 “蒙古人祭天需先奠酒,祖制不可违”;周显则在 “萨满跳神” 条旁画了叉,“祭天需用雅乐,巫祝舞不合礼制”。
萧虎的修改很巧妙:第一步 “奠酒”,由帖木儿代表左廷献马奶酒,西炉燃松烟;第二步 “荐牲”,由周显代表右廷献太牢,东炉燃柏叶;第三步 “共拜”,双廷臣僚按 “文东武西” 列队,萧虎居中主祭。他在仪注末尾添了句:“萨满可诵祝,但需用汉译 —— 让天地都听得懂。” 耶律楚材看后叹道:“将军这是把两边的礼都拆了,又重新拼了个新的。”
试演时,萨满的祝词刚译到 “愿长生天护佑草原”,周显立刻让人补译 “亦护佑农耕”;帖木儿奠酒时故意多倒了半盏,赵谦就在荐牲时多添了块羊肉 —— 双方的小动作像孩童赌气,却都不敢真的坏了规矩。
负责养牲的 “牺牲所” 里,那头百日太牢牛正嚼着豆饼,王老实的儿子王二柱(被征来喂牲)偷偷给它添了把麦麸:“多吃点,明天见了天爷有力气。” 这头牛是从燕云农户手里买来的,原主舍不得,周显亲自去说:“此牛享太牢之礼,比老死在田里体面 —— 朝廷给你十石粟作补偿。” 农户才含泪点头,这事后来被编进歌谣,“汉牛登祭坛,百姓有饭餐”,成了右廷安抚民心的活招牌。
左廷的马奶酒则来自帖木儿的私人牧场。他让人挑了三匹最壮的母马,每日用小米粥催奶,挤奶时必须是处女牧民(草原习俗 “洁净为上”)。阿古拉对挤奶女道:“要是酒酸了,不仅杀马,还要罚你去驿站牧马。” 女人们吓得跪在马前祷告,奶桶里的马奶晃出细密的涟漪,像藏着说不出的紧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