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 章:临安危局(南宋的决策失误)(至元四十三年夏?临安皇城)
何梦然在御书房外的回廊里,故意让捧着奏章的手 “不慎” 打翻砚台,墨汁溅在理宗刚批复的《濠州军情折》上。“陛下恕罪!” 他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刻意的颤抖,“臣是看了这折子里的‘东南风起’四字,才惊得失了分寸 —— 赵将军怎会提前知晓北境信号?”
理宗的目光落在被墨污的 “初三换防” 字样上,这正是周良篡改过的假册内容,此刻却成了徐党口中的 “通敌铁证”。吴衍适时递上一份 “供词”,是从赵全那里屈打成招的新内容:“赵葵曾派亲卫去过盱眙互市,与北境茶商密谈。” 供词上的指印模糊,显然是伪造的,理宗却看得眼皮发跳 —— 他最忌武将与边商往来。
“陛下,” 何梦然叩首出血,“赵葵掌兵权十年,门生故吏遍布淮南,若真与萧虎勾结,临安危矣!” 这话像根毒刺,扎进理宗心里 —— 自 “灯号案” 后,他看谁都像内鬼。
理宗在福宁殿翻出赵葵历年的奏折,从早年的 “请战疏” 到近年的 “防务策”,逐字逐句找 “破绽”。忽然,他发现三年前赵葵请调粮饷的折子上,有句 “淮盐可换北铁”,顿时拍案:“果然早有勾连!” 全然忘了那是史宅之亲自批准的互市条款。
老太监劝道:“陛下,赵将军守扬州十年,蒙古兵未过淮河一步,功不可没啊。” 理宗却指着窗外的梧桐:“树大招风。你看这树,根扎得深了,就敢挡宫里的光线。” 他想起昨日徐党送来的 “密报”—— 一张模糊的画像,画着个像赵葵的人在淮河岸边与 “北人” 说话。虽明知可能是伪造,却忍不住去想:万一呢?
深夜,他梦见赵葵身披北境铠甲,笑着对他说:“陛下,扬州归我了。” 惊醒后冷汗涔涔,立刻传旨:“召赵葵即刻回临安,另有任用。” 这道旨意,没说查办,却藏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赵葵接到回京旨意时,正在采石矶检查拦江网。副将劝他:“将军,此去怕是凶多吉少,不如……” 话没说完就被赵葵打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只是回京?” 他将《江防图》交给参军,“若我十日未归,速将此图送史相公。”
踏入紫宸殿的那一刻,赵葵就知不妙 —— 殿内气氛肃杀,何梦然领着御史们列阵而站,像等着猎物的狼群。理宗没让他行礼,直接扔出那份伪造的供词:“赵全说你与北人密谈,可有此事?” 赵葵朗声道:“臣从未见过赵全!此乃构陷!”
“是不是构陷,先委屈将军几日。” 理宗挥挥手,禁军立刻上前卸他的佩剑。赵葵望着龙椅上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忽然笑了:“陛下信谗言而疑忠良,淮河防线…… 危矣!” 这话刺得理宗脸色铁青,下令:“将赵葵软禁于玉津园,无旨不得出!” 玉津园是皇家苗圃,名为软禁,实为囚笼。
史宅之闯进御书房时,理宗正在看新送来的楼船模型。“陛下!” 他将赵葵的《江防图》铺在案上,“此图标注了七十二处浅滩,只有赵将军能熟记于心!若换他人,蒙古兵旦夕可渡江!” 理宗却别过脸:“史相公老了,心思都在旧人身上。”
“臣不老!” 史宅之叩首至额角出血,“徐党欲夺边防之权,陛下岂能让他们得逞?赵葵若反,何必等到今日?” 何梦然在旁冷笑:“史相公如此力保,莫非与赵将军有同谋?” 史宅之怒视他:“竖子安敢妄言!” 争吵间,理宗忽然厌烦:“都退下!朕意已决。”
走出皇城时,史宅之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觉得无力 —— 他能堵走私的漏洞,能筹军粮的缺口,却堵不住皇帝心里的猜忌。幕僚递上茶,他却喝不出滋味:“自毁长城,莫过于此啊。”
理宗选中的新防务主管,是皇后的兄长谢堂 —— 一个连马鞍都分不清正反面的外戚。谢堂接到任命时,正在酒楼听曲,吓得酒杯都掉了:“陛下这是要我去送死?” 何梦然却拍着他的肩:“有徐相公们帮你,怕什么?只需在奏折上画圈就行。”
谢堂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扬州的库银调了三成到临安,美其名曰 “中枢统筹”,实则填了他自己的亏空。第二件事,是将赵葵的旧部换了个遍,换成自己的亲信 —— 有开茶馆的掌柜,有遛鸟的纨绔,甚至还有个只会算卦的道士。
史宅之听说后,气得砸碎了茶盏:“谢堂懂什么防务?他连楼船的船头朝哪都不知道!” 可递上去的弹劾折,都被理宗压在案头,只批了句 “知道了”。淮南的防务,就这样交到了一群门外汉手里。
扬州守将王坚在城楼上,看着新派来的监军 —— 谢堂的小舅子,正指挥士兵把守城的弩箭换成烟花,说是 “节日要用”。他攥紧了腰间的虎符,那是赵葵亲手交给他的,上面还留着老将军的体温。“赵将军被软禁了。” 亲兵低声道,“临安来的人说,他通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