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显祖和王肇生从长平关撤退后,本想南下收复沁水县和阳城县。
探马回来禀报道:"阳城沁水一线出现了好多流寇,数都数不清,到处都是各种帐篷。
他们才刚刚进入沁水县就被流寇侦骑发现了,好不容易才跑了回来。"
这下他们再也不敢南下了。但直接跑路又不敢——目前贼寇就在泽州境内,要是他们畏敌逃跑,别人一封奏疏上去,两人都得诏狱做客,说不定陛下一恼怒还得请他们去菜市口。
于是这两人心一横,带着四千多人跑到了高平县,打算在这里死守,等着宋统殷率领自己标营还有平阳营兵和曹文诏来救援他们。
官军进城后,王肇生立即让知县一边凉快去,自己接替了高平的一切政务,同时疯狂在周边乡镇收集粮草。
当然王肇生是下令必须按价收买粮草的,至于底下人有没有这么做就不关他的事了。
王肇生打的主意就是借助城池使流寇顿兵城下,官军再背后一击便能功成,守城这方面的任务孙显祖就接下来了。
孙显祖的家传军事学再次发挥了作用。野外他能立坚固营寨,到了城里自然能守得更好。
不多时,高平县城的防御已经被他布置好了,加上高平县城的城墙墙主体高二丈五尺,顶部宽二丈,底部宽五丈,他有信心守到官军援兵到来。
而在沁水县城的王嘉胤原本还在想着怎么把官军弄到沁水来的。
横营的侦骑回来报告:他们得到消息,孙显祖和王肇生都跑到了高平死守不出,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图。
王嘉胤仔细想了想就明白了,然后给亲兵说:"去把掌盘子们都叫来商议军情,不要摆酒就上点茶水就好。"
很快,所有掌盘子听说王大帅找他们,都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了沁水县衙里面。
虽说来了这么多人,但是王嘉胤还是盯着门口看刘处直和高迎祥来没来。见这二人来了他就放心了,然后宣布准备议事。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王嘉胤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各位兄弟,现在孙显祖的兵和王肇生的兵共四千多号人全部躲进了高平县城。"
"原本我还在想该怎么把官军聚在一起好好教训他们一顿。
现在好了,孙显祖和王肇生把自己放到死地里面了,宋统殷不想丢了这几千官军,肯定会率军来增援他们的。"
"山西官军不足为惧,可虑的是曹文诏的部队,在座不少掌盘子也包括我都被曹文诏击败过吧。"
王嘉胤还没说完,好些掌盘子回忆起了曾经被曹文诏支配的恐惧。
这人打仗没有什么战术兵法,但麾下实力实在强横并且骑兵特别多。
一般的掌盘子根本跑不过他,被撵着打是常事。
他本人又是个忠君爱国的,没那么多小心思,逮着义军就死命的揍。
即使曹文诏只有三千人,在座的二十几营掌盘子也怕的不行。
不过接下来王嘉胤的话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兄弟们,曹文诏就交给我们横营了,我只需要你们围住高平县城,不要让城内的官军出来支援曹文诏部。"
王嘉胤走向舆图,指着高平县城说道:"这个县城三面环山。高平县东部和北部靠近太行山余脉,有部分低山和丘陵,如发鸠山;西部和南部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势比较起伏。"
"高平县城则在丹河沿岸的狭长盆地内,地势相对平坦。周边如米山镇、寺庄镇等多处于丘陵地带。
这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只要咱们把进去的路一堵,里面的官军包出不来的。"
听王嘉胤说完,刘处直接话道:"要是官军死守不出,等援军到了,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义军现在攻城能力还是差了点,更别说有官军防守的城池啊。"
"所以,我们要让他们觉得高平守不住,想办法突围出来。"
他站起身,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从明日起,各营一起攻城,但不要真打,只需每日袭扰,消耗官军士气。同时,在城外广布疑兵,让官军以为我们兵力远超实际。"
"另外,派侦骑盯紧太原方向,一旦宋统殷率兵过来,立刻回报!"
"还有一件事,曹文诏这种悍将肯定不会和宋统殷走。他又是延绥的军官,更不会听他的命令,肯定是单独一路出兵。"
"平阳府的营兵参将是兵备道直接指挥,巡抚没有指挥权力他只能给兵备道下令通过兵备道的命令指挥这支官军。
宋统殷能指挥的只有自己的标营,这来援的九千官军大概率会分成三路。"
旁边的王自用挠了挠脑袋:"大帅我不明白。这曹文诏是陕西的官军不听宋统殷的话我还能理解。
这平阳营兵是山西的兵马,兵备道也比巡抚职位低,怎么巡抚反倒指挥不了了?"
"你问我我问谁去?反正我老王打这些年仗发现,巡抚能指挥的动的就只有镇兵和自己抚标营。
不过我想了一下,这应该是一种分制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流贼也可以燎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流贼也可以燎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