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五常,也就是在天人感应的星空下把儒家道德教条形而上化和宗教化。仁、义、礼、智、信在孔孟那里不过是世俗道德,与头上的星空无关。董仲舒将此本源化,解释为体现天意的自然法,让五常高于皇权。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人主的发号施令一样要受到五常的约束,否则其统治合法性要受到怀疑。换句话说,皇帝可以想杀谁就杀谁,但要为此承担极大的政治风险。董仲舒将三纲并列,将五常抬举为亘古不变的道就在‘屈君而伸天’,而且将这个抽象的‘天’阐释为儒家教义。这就一方面把儒家意识形态化,成为与天地同寿的国教,一方面为皇权划出了体制和逻辑禁区,实现了三权分立,即政权(皇权)、族权(乡村自治权)、和夫权(私法空间)。
从汉到明的两千年间三权基本保持原状,皇权几乎没有扩张。宗族内的财产权直到后世之近代还是铁板一块,宗族内司法权依然盛行。虽然在立法上迟至宋朝开始了对于家族内部司法权的干预,比如禁止血亲复仇和祠堂审判。但一直到清末,家族内的司法权在司法实践中一直是得到政府允许和宽容的。皇帝从来没有把司法权从宗族手中完全拿走,从来没有。
说回新场屋围。
破土动工前有个小故事。也不知从哪年开始的,龙南县乃至赣州的客家人在建筑形制上突然流行开来复古主义,一朝梦回两汉魏晋,那时候中原地区广为流行一种聚族而居的民居形式---坞堡。而围屋是客家人将古之坞堡在赣南的新移植。所谓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民居。
何钺出钱给本家族造新房子,在新房形制上他原本是要造个梁山式的别墅小区的,在族人压倒性意见下不得不屈从于大家的意志弄成围屋。其实呢,弄围屋大可不必。如今太平盛世,不论赣州府,近几年就连素来穷得叮当响的粤北山区也鲜有打家劫舍的土匪出没。朝廷政策活、经济搞得好,那些粤北的瑶人、僮人(壮族)纷纷走出大山给富户当长工打短工,既然挣得到钱何必冒杀头的风险当土匪呢。
盗匪绝迹,世道太平,把新房子搞成个大碉堡实属吃饱了撑的。不过族人的话也有道理:宁肯多十分小心,不可存半分侥幸。追求安全再怎么夸张都不为过呢。
世间的事情就这么有趣。何钺在常德把宗族大家揍得土崩瓦解,回到老家又被本家宗族压己一头,乖乖当了孝子贤孙。
喜欢大明帝国一六一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帝国一六一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