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李世民的嫡长子,曾极受李世民之喜爱,但后来因为,失母之痛,足疾之忧,加之青春期心理压力的李承乾开始表现出叛逆倾向,沉迷声色,行为放纵,这些举动让唐太宗深感失望,屡加训斥,父子隔阂日深。】
【后来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无疑是在李承乾本就不安和敏感的心灵上又加上了一把火,因为李世民的偏爱李泰每月获得的“料物”超过太子标准,而在生病时更是得到更多赏赐。后李世民又允许李泰自建文学馆,招揽学士,此举被认为是暗示其可能继承皇位。此外,因身体其肥胖行动不便,李泰还获准乘小轿上朝,而李承乾患有足疾却未享此待遇,在后来李泰参与编撰《括地志》后,受到唐太宗的高度评价和丰厚赏赐,这些待遇远远超过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更是曾有意让李泰居住在武德殿,这一举动引发了关于储君之位的猜测,面对父亲对弟弟的明显偏爱,李承乾内心充满猜忌和不安。】
看到光幕中的未来,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皇后,心头都如同被重锤猛击,就连殿内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脸上也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他们看着光幕上那一条条关于太子承乾与越王殿下李泰(李泰现在还没被封魏王)的未来记述,心中不由的翻江倒海。陛下……未来竟然会如此偏爱越王?甚至到了动摇储君根基的地步?这……这实在是有悖礼法!
魏征那张素来严肃的脸上更是布满了惊愕与不赞同。他看到光幕上描述未来陛下对魏王李泰的种种“逾制”赏赐与偏爱,甚至有意让其住进武德殿暗示储位动摇,一股刚直之气直冲脑门。这简直是……是动摇国本之举!他下意识地就想踏前一步,想向李世民直言进谏!
“魏公!”旁边,长孙无忌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低声劝道:“魏公稍安勿躁!此乃未来之事,陛下此刻心中定然也是五味杂陈,我等……”
魏征被拉住,脚步一顿,看着御座上脸色煞白的皇帝,又看了看同样如此的皇后,以及在那强忍着哭声的小太子,终究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是啊,现在说这些,除了给陛下和皇后娘娘添堵,又能如何?可他心中的忧虑与愤懑,却如同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地翻腾不休。
【因李泰日渐受宠,且自身处境艰难,太子李承乾心中焦虑与不安愈发滋长,行为愈发放肆。为寻求慰藉或发泄不满,他甚至宠幸名为“称心”的男伶,此举震惊朝野,更令唐太宗勃然大怒。父子关系因此急剧恶化。】
【“称心”事发后被唐太宗下令处死,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父子间的矛盾彻底激化,信任荡然无存。】
李世民僵坐在御座上,不敢置信地看着光幕,未来的他……怎么会做出那等糊涂之事?偏爱青雀,甚至到了逾越规制,动摇储君的地步?又为何会对寄予厚望的高明,施以那般的严苛与逼迫,将父子之情推向万丈深渊?他看着高明那张强装镇定,却掩不住委屈与恐惧的小脸,心头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恐慌和……愧疚。
长孙皇后亦是心如刀绞,后世所言,天幕所示,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刺杀老师?宠幸男伶?沉迷突厥习俗?这真的是她的高明,那个自幼聪慧、知书达理、对她和陛下都孝顺有加的孩子吗?更无法想象,如今对高明寄予厚望、悉心教导的陛下,未来竟会与儿子隔阂至此。高明是太子,身负大唐江山社稷之重,承受压力、接受严苛教导,本是分内之事,她虽心疼,却也明白这是储君必须经历的磨砺。
可当她看到天幕中,陛下对青雀百般纵容,赏赐逾制,甚至允许其乘轿上朝,而身有足疾的高明却无此待遇,甚至动了让青雀居于武德殿的心思……
长孙皇后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她当然也疼爱青雀,那是她的儿子,是她怀胎十月诞下的骨肉。可她更是大唐的皇后,是太子高明的母亲!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储君与亲王之间,那道界限必须清晰分明,不可逾越!陛下的偏爱,无异于将高明架在烈火上炙烤,这不是在逼着高明走向歧途吗?
长孙皇后甚至不敢去想,那个聪慧懂事、仁孝纯良的高明,在经历了失母之痛、足疾之苦、父爱偏移之后,内心会积攒多少的失望与绝望,最终才会走向那所谓的“叛逆”之路?此刻的长孙皇后心中说不怪李世民是假的,可她又想到了太子李承乾做的那些事情想让人不失望都难,但李世民对青雀的偏爱又无疑是对李承乾的苛待又无疑是逼着李承乾走向叛逆的导火索,想来想去长孙皇后甚至都不知道应该要怪谁,最后竟然怪起了自己,若非自己未来早逝,这父子二人的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
就在两人心绪翻腾之际,光幕之中,一个身影正逆着光,一瘸一拐地走进来。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