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悠扬,余音袅袅,似还萦绕在太极宫的梁柱之间,久久未曾散去。
大唐,太极宫内。
长孙皇后靠着李世民的肩膀,脸上那抹温婉的笑容,如同春水初融,带着一丝追忆,一丝暖意。她微微侧首,目光落在身旁男人的脸上,那里同样漾着笑意,不是帝王的威严,而是丈夫看着心爱妻子的那种、发自肺腑的满足与温柔。
“真好啊……”李世民低声感慨,握着皇后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仿佛要将这份跨越时空的慰藉牢牢抓住。光幕上那些后人描摹的画面,一幕幕,一声声,仿佛将他拉回了青涩的少年时光,与身旁之人初识、相知、相守的点滴,清晰得恍若昨日。
两人相视而笑,温馨的气氛在彼此间流淌。
而此刻的太子李承乾,仰着小脸看着光幕,又看看依偎在一起的父皇母后,只觉得他们真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他凑到自家母后耳边,用稚嫩的声音悄悄说道:“母后,您真厉害!儿臣以后,也要寻一位像母后这般、这般好的太子妃!”
童言稚语,却带着最纯粹的敬佩与向往,惹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相视一笑,殿内原本有些感怀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李世民伸手揉了揉儿子的头,笑道:“好小子,有志气!只是如你母后这般的女子,世间少有,高明可要努力呀。”
长孙皇后则是忍俊不禁,轻轻点了点儿子的额头,眼中却满是慈爱:“你呀,小小年纪,懂得什么。”
殿下侍立的朝臣们,看着自家帝后如此恩爱和睦的模样,脸上也都挂满了欣慰的笑容。长孙无忌站在前列,更是笑的见牙不见眼。就连素来严肃的魏征,此刻也捋着胡须,紧绷的嘴角似乎也柔和了些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同。
帝后和睦,乃社稷之基石。光幕所展,不仅是帝王夫妻的过往,更是对这份“情谊深厚”的印证。从青梅竹马到相濡以沫,后世的传颂,无疑让他们对这位以贤德着称的皇后、对这对相互扶持的帝侣,更多了几分敬佩与信心。
有此贤后辅佐,有此伉俪情深,大唐何愁不安,何愁不兴?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现代
歌声的余韵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光幕上的画面最终定格,只留下那相依的身影和悠长的旋律。
堂屋内,一时有些安静。
林锦遥抱着一个软垫,靠在沙发上,轻轻舒了口气,眼底还带着感慨与满足。她侧过头,看向身旁的两位姐姐,语气里带着几分小小的兴奋:“果然,CP还是盖过章的好磕啊!”
“二凤和长孙皇后……他们真的是,太好了!从青梅竹马,到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都一直坚定地支持着李世民。而且李世民也很珍惜长孙皇后,登基后第十三天,就立刻立了她为皇后,他们的感情真的很好啊。”
李今越闻言,也点了点头道:“是啊,玄武门之变,虽然在我们后人看来,似乎李世民赢得很轻松,结局是注定的。那时候,李世民手里能动用的秦王府兵,加上支援的骑兵一共才800人,而直接参与行动的核心成员只有9人,而那时候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中的部队,单单东宫卫队就有足足2000多人,加上幽州精骑还有300人,兵力差距不可谓不悬殊”
林幼微补充道:“是啊,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长孙皇后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长孙皇后鼓励李世民,‘退无可退,战则有胜’。虽然她没有直接参与军事部署,但她亲自去勉励将士、分发盔甲,鼓舞士气。”
“更是负责幕后资源协调、安抚人心,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林锦遥十分赞同地点头:“是啊!就当时那种紧张的局面,谁能百分百保证最后的结果呢?据说,当时长孙皇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手里拿着短剑守在自己和李世民的孩子的门前。”
“若是……若是二凤失败了,她会先亲手结束孩子们的性命,然后自刎,下去陪二凤。”
而此刻的天幕之下,听完了这段关于玄武门之变背后细节的讲述,尤其是长孙皇后那近乎悲壮的决心,无数百姓早已议论纷纷,惊叹不已。
[我的天爷!原来玄武门这么凶险!]
[是啊,八百对两千多!这兵力差这么多,居然赢了!]
[长孙皇后真是了不起!不仅贤惠,还这么有胆识!]
[更难得的是那份决心啊……若事败,先杀子,后自刎……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啊!]
[怪不得后世称颂他们是帝后情深。]
大唐
那些曾亲历过玄武门之变的秦王府旧部,此刻皆是神色复杂,感慨万千。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一日的凶险。光幕中后世之人轻描淡写的几句“兵力悬殊”、“九死一生”,在他们听来,却是字字惊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色清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累及满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