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给新兵们带句话,既然穿了这身军装,就得对得起肩上的责任。”
“不管是在国内训练,还是将来有机会出国执行任务,都不能给咱们营丢脸。”
“放心吧营长!这话我一定带到!”云辰的声音斩钉截铁。
卫星电话的电流声渐渐消失,易扬站在原地,望着漫天繁星。
接下来的日子,营地和难民营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
士兵教难民们打井、种地,甚至还办了个简易的学堂,让孩子们学中文和算术。
王鹏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每天课后,总有一群孩子围着他,听他讲中国的故事。
“营长,你看王鹏那得意样。”
刘锐指着不远处,王磊正被孩子们围着,教他们叠纸飞机。
纸飞机在空中划出弧线,落在泥地上,引来一阵欢呼。
最后一排的学生长大了……
易扬笑着点头:“挺好。让他们知道,除了战争,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联南苏团的协调官来视察时,看到难民营里的景象,连连称赞:“易营长,你们创造了奇迹!”
“这里是整个任务区最安全、最有活力的地方。”
易扬指着正在田埂上劳作的人们:“不是我们的功劳,是他们自己。”
“只要给点阳光,他们就能长出希望。”
雨季结束的时候,第一批蔬菜在难民营的菜地里成熟了。
哈桑特意摘了最大的西红柿,送到营区给易扬。
“你看,”老酋长举着西红柿,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不用再等联合国的救济了。”
易扬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液在嘴里散开。“真好吃。”
他由衷地说,“等下次播种,我们再送些菜种过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流逝了。
没过多久,联合国就发来了通知。
为华国维和部队颁奖。
这是属于全体的荣耀。
联合国维和特派团营地的广场上,晨雾还未散尽。
三十名华国维和官兵代表身着笔挺的荒漠迷彩礼服。
肩章上的蓝盔标识在朝阳下泛着哑光。
易扬站在队列最前方,左手下意识地按了按作战靴的绑带。
主席台背景板上,联合国旗与红旗并排飘扬。
特派团司令穆罕默德少将穿着熨烫平整的深绿色礼服,胸前挂满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勋章。
他的目光扫过队列,在易扬身上停顿了三秒。
这个年轻的中国营长,一个月前曾在武装冲突区创造过"零伤亡解救23名平民"的奇迹。
"请各单位注意,授勋仪式即将开始。"
扩音器里传来fǎ语和英语的双语播报。
尼泊ěr维和部队的官兵们坐在观礼席前排,他们的营长拉伊上校正用望远镜观察中国官兵的队列。
三十个人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五厘米,帽檐的角度如用量角器校准过一般。
"看看他们的军姿,"
他对身边的副官低语,"即使在非洲的烈日下站了半小时,连睫毛上的汗珠都挂得一样整齐。"
顾懂站在易扬侧后方,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折叠整齐的名单。
那是全体官兵在任务区的战绩统计。
在任务区排除地雷372枚,搭建临时学校12所,临时医疗点十二个,护送人道主义物资820吨。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
当他的目光落在"谢宇"这个名字上时,指节微微泛白。
"请华国维和部队指挥官易扬上前。"
穆罕默德少将的中文带着阿拉伯语的卷舌音。
易扬迈着正步走到台前,军靴踩在红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注意到观礼席上的乌拉圭维和部队指挥官加西亚上校正调整相机焦距,镜头对准了自己胸前的资历章。
和平荣誉勋章的银质章体在阳光下流转着柔和的光,背面雕刻的橄榄枝环绕着地球图案。
当穆罕默德少将将勋章别在易扬礼服上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易扬营长,"
穆罕默德少将的声音陡然提高。
"在你指挥的24防御战中,你的部队顶住了十倍于己的武装分子进攻,却没有误伤一名平民。”
“这种对生命的敬畏,是维和精神的最好诠释。”
观礼席上响起掌声,其中夹杂着几声惊叹。
孟jiā拉国部队的哈米德少校正和身边的军官争论着什么,手指不停地比划着战术手势。
他们上周刚在同样的区域遭遇伏击,付出了三名士兵伤亡的代价。
“华国军队的防御部署简直像教科书,”
哈米德少校的声音透过人群传来,"他们总能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防御支点。"
接下来要颁发的是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奖
当顾懂代表部队领取"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奖"时,三十名官兵同时敬礼。
金色的奖状在晨风里微微颤动,上面用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写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新兵连,我被直招进特种部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新兵连,我被直招进特种部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