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程见微,管殷知道这是个善良的、知恩图报的人。
就连原身管彤彤的剧本,也可以做到和故友之信一样,见字如晤,
可是这个时代做不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样良善,这分明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
“人是怕死的,更怕的是无谓的牺牲。”程衡的性子,只要确定了目标,自己心中无愧就什么都敢做,可管殷不一样。
师范院校加上几个月的中学历史老师兼班主任的实习,早就给管殷磨出了一个“谨慎”,饮尽了杯子里的水,管殷看向程衡的目光,鼓励中带着安抚:“三思而后行。”
不能随便按照自己自以为是的想法去做事,更不能拿小说里的奇迹往身上套。立足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管殷认为想要为管父沉冤昭雪,最合适的还是“入乡随俗”,按照此时的逻辑做事。
“那怎么?我去科举考个状元不成?”
“可以。”管殷并没有否认程衡这个大胆想法的可行性,“但是……”
“你真的是学历史的么?也不要那么小瞧古人好吧,光是那笔字我就不行。”
“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两个人的话一前一后的被说出口,交叠在一起,像是心有灵犀,又更像是两个同龄人虽然一致,却又各自多彩的青春。
刘姣安只坐在一旁,目光静静的投射在两个人身上。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终归不应该像是自己父亲追求的那样……但愿,但愿自己年少时听到父亲说的话还作数,能一直作数。
“姣安,你对于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么?好不容易走出来,总不能送你回刘家。”管殷没有想过靠着刘姣安回家去找什么消息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原身。
原身自顾不暇的时候,尚且要伸手把刘姣安从那场不般配,也注定不幸福的婚姻拉出来。后者好不容易离开了刘家的泥潭,如果是原身,肯定不会为了自己的事,重新将刘姣安搅进去!
“不如我去问一问表姑姑,表姑姑若是回家,父亲他们也不好说什么的。”
表姑姑是方外之人,若是带着目的回到刘家去,一则扰了她修行的清静,二则也很容易被注意到。这件事即便是和刘家无关,总也容易打草惊蛇。
刘姣安说过之后,也自觉不是个好办法。管殷终是叹了口气:“而今最合适的法子,还是科举。”
故乡重耕读不是没有道理的,若是太平年代,读书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甚至是给一方带去意想不到的改变。
“教书的事,我同你一道做。”管殷的目光重新移到程衡身上,“如果能找到几个心怀家国的好苗子,这件事便更有了做成的希望。”
管殷知道,想要为管父沉冤昭雪,绝非是一日之功。原身和程见微做了那么久,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什么真正有用的消息。
难道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么?当然不是。
两个人都没有官职,甚至原身被困在教坊之中,连自己的自由都得来不易——又怎么去撼动这一条利益与权利相互交织的链条?
“至于刘家哪里自然不必着急,若是科举得中,又或是这私塾做出了成就,自然有千千万万种回刘家的办法。”管殷说的诚恳,并没有隐瞒自己的“存疑”。
只是这本是原身需要做的事,需要思的情。管殷终于还是从不该插手,变成了下意识的思考……
“那我做什么?”安排了半天,程衡觉得自己有些被冷落了,毕竟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位置,“写剧本挣钱么?”
“可以。”
又是可以,程衡甚至觉得管殷是在糊弄自己。
“若是可以,这科举你也可以试一试。”
管殷说的有道理,这时候程衡反倒想起来自己那一笔字了:“早知道我就好好练字了。”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生活在忙碌而快节奏的时代,程衡能够把他喜欢的戏曲事业坚持下来,已经是属于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没有什么能交换的线索了,能够一时间做出来的改变也没有了,管殷三个人又只剩下无言的相对而坐。
“你们还能回去么?”
刘姣安替管殷和程衡问出了二者心中萦绕了许久的问题:“你们是不是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去?”
这句话换来的又是长久的沉默,半晌之后,管殷站起身来给每个人倒上了水,缓缓叹出一口气。
“我先同三恒回去,你们两个人叙叙旧。”刘姣安知道自己的话更让二人心里不好受,可刚刚不知道怎么,这个想法徘徊在脑海中,不吐不快。
程衡和管殷其实也没有什么旧好叙,两个人只有宏村见的那几面,若不是穿越以来的梦里几番相见,和没有交集的陌生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你觉得做老师怎么样?”刘姣安离开之后,先开口的是程衡,“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合适的。”
“自以为的好,自以为的不好,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马头墙映世清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头墙映世清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