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共享了一份解密文件,上面显示苏联曾用高空火箭在北极电离层释放过钡和锶蒸汽,成功在局部增强了地磁响应。
“你们成功了?”李墨飞急切地问。
“短期效果显着。”伊万诺夫承认,“但当时的技术无法维持足够长时间。你们的氦气球方案……更有潜力。”
艾瑞克猛地站起来,摄像头只拍到他胸口以下。“这是彻头彻尾的疯狂!我们甚至不了解当前异常的真正原因,就要往大气层撒铁粉?”
“有时候治疗必须在确诊前开始。”伊万诺夫冷静地说,“1962年美国‘海星 Prime’核试验在高空引发的人工地磁暴持续了数月,意外证明了这种干预的可行性。”
陈曦感到一阵寒意。军方对这类实验的了解远比学术界深入得多—而且显然对武器化应用更感兴趣。
“我们需要更多数据。”她试图缓和气氛,“李墨飞的方案只是理论阶段,还需要——”
“我们没有时间了!”李墨飞突然提高音量,调出一组实时数据,“看这个—太阳风速度刚刚又下降了10%,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了17%。这两者看似无关,但实际上……”
他的话被艾瑞克的惊呼打断。“老天……看看特罗姆瑟的实时画面!”
艾瑞克的摄像头转向观测站窗外。夜空中,极光不再是常见的绿色帘幕,而是呈现出深红色的螺旋结构,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天际,中心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圆形黑洞。
“磁层穿孔……”李墨飞低声说,“我的模型预测过这种现象。太阳磁场反转导致地球磁层出现暂时性薄弱点。”
汉斯突然凑近摄像头:“那红色是什么?”
“高能质子直接穿透大气层。”李墨飞的声音紧绷,“正常情况下会被偏转,但现在……”
陈曦的电脑突然弹出一系列警报。全球多个天文台和地磁监测站同时报告异常。她快速浏览数据,脸色越来越难看。
“不只是极光异常。全球电网都监测到了地磁感应电流激增,北美航空管理局已经开始重新规划跨极地航线。”她抬头看向视频窗口,“朋友们,这不是学术讨论了。危机已经开始了。”
会议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设备嗡嗡声和急促的呼吸声。最终伊万诺夫上校打破沉默:“莫斯科批准提供3艘高空气象飞船和50吨特种铁粉粒子,用于紧急测试。48小时内可以部署。”
“我们不能这么仓促决定!”艾瑞克抗议道,“至少应该——”
“——应该什么?等更多城市停电?”李墨飞反问,“上周多伦多地磁风暴已经造成了6小时停电。如果规模扩大十倍、百倍呢?”
陈曦看着争论的双方,感到一阵撕裂。科学家的谨慎告诉她艾瑞克是对的,但眼前的数据又支持李墨飞的紧迫感。她突然想起1923年探险队日志中的一段模糊记载—关于“人工稳定罗盘”的实验。
“等等……”她慢慢说,“如果……如果这不是人类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呢?如果1923年和1943年都有人尝试过类似干预呢?”
所有人都转向她。陈曦调出德军气象站的加密电报破译结果,指向一组特殊代码:":“这些被标记为‘Sonnenschild’——‘太阳盾’。还有这里,提到‘金属粉尘’和‘磁场稳定’。”
“你是说纳粹也……”艾瑞克难以置信。
“不一定是纳粹主导。”汉斯快速浏览文件,“可能汉斯国科学家独立发现的解决方案,就像我们一样。”
伊万诺夫上校突然站起身,表情严肃:“无论历史如何,现实是我们现在必须行动。莫斯科已经批准在北冰洋无人区进行第一阶段测试。”他看向李墨飞,“李博士,你愿意指挥这次行动吗?”
李墨飞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陈曦。她从他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挣扎—这是科学突破还是潘多拉魔盒?
“小规模测试。”陈曦最终说,“严格监控所有参数,一旦发现任何超出预期的效应立即停止。”
艾瑞克在屏幕那头摇头:“你们正在犯历史性错误。”
“或者试图避免一个更大的错误。”李墨飞轻声回答。他转向伊万诺夫:“我需要完整的平流层风场数据和实时卫星监测支持。”
“已经准备好了。”伊万诺夫说,“飞船从摩尔曼斯克起飞,12小时后到达指定位置。”
会议结束后,只剩下陈曦和李墨飞在空荡的数据中心。屏幕上的红色警报依然闪烁,窗外的北京夜空看似平静,但两人都知道,在肉眼不可见的磁层高处,一场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干预行动正在启动。
“我们是对的吗?”李墨飞突然问,声音里充满不确定。
陈曦望向窗外,想象着此刻北极上空那诡异的红色极光。“我不知道。”她诚实地说,“但我知道不作为也是一种选择—而那个后果我们同样承担不起。”
她拿起外套,决定去屋顶用天文望远镜亲自看看北方的天空。在内心深处,陈曦不禁怀疑—人类是否总是注定要重复历史,在每次危机来临时,都忍不住去摆弄那些我们尚未真正理解的宇宙力量?
喜欢气候边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气候边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