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突然剧烈颠簸,安全带指示灯亮起红光。李墨飞的手肘撞到舷窗,震醒了休眠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珊瑚白化模型自动刷新:山东半岛近海pH值跌破7.8,江苏滩涂的钙化速率曲线像过山车般骤降。他想起三天前在实验室,妮可剖开的那块鹿角珊瑚——横截面本应有五十道年轮,如今只剩七道模糊的纹路。
手机在此时震动,妮可的短信带着微弱的信号挣扎着挤进来:“芯片显示毒素分解酶活性提升17%,手臂血管纹路呈现
李墨飞扯开衬衫第三颗纽扣,机舱空调的冷风灌进汗湿的胸口。云层上方的臭氧空洞像只巨大的瞳孔,透过它能看到猎户座腰带三星反常的亮度。他突然想起导师20年前的警告:“珊瑚虫熬过了5次生物大灭绝,这次要灭绝的可能不是它们。”
舷窗倒影里,后排的年轻母亲正用奶瓶安抚婴儿。奶瓶上的卡通章鱼让他瞳孔骤缩——3天前在考察船上,他亲眼见过被酸液腐蚀致盲的章鱼,触须上吸盘溃烂如枯萎的花瓣。此刻那婴儿突然止住哭泣,黑葡萄般的眼睛直勾勾盯着他手中的红笔,仿佛看穿了文件上血淋淋的批注。
空乘开始分发入境申报单。李墨飞在“携带生物制品”一栏停顿,摸出贴身藏着的珊瑚样本——那截10厘米长的轴鹿角珊瑚已经褪成骨白色,断面沾着妮可手臂上取出的荧光蓝色组织液。海关X光机大概会把它认作普通工艺品,就像人类总把生态临界点当成天气预报般轻视。
飞机开始下降,云层裂开缝隙。月光下的珊瑚海泛起诡异的磷光,那是大量死亡的夜光藻在分解时释放的化学物质。李墨飞的太阳穴突突跳动,鼻腔泛起幻觉般的腥甜——昨天在实验室,他打翻的那管珊瑚虫共生藻培养液,就是这个味道。
“各位乘客,我们即将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播声惊醒了他。手机屏幕亮起刘宇的新消息,是张被退回的联合治污提案扫描件,环保部批注栏里写着:“需考虑地方经济压力”。李墨飞把珊瑚样本按在提案封面上,在起落架触地的震动中摸到珊瑚虫骨骼特有的蜂窝状孔洞。
廊桥的冷风扑面而来时,他最后看了眼卫星云图。台风"珊瑚"正在南太平洋生成,气象局标注的路径图与三百年前郑和船队的航线惊人重合。霓虹灯牌在航站楼外连成血河,他忽然读懂妮可短信的深意:当珊瑚虫把碳酸钙骨骼进化成共生体的盔甲时,人类还在用硅晶片丈量末日倒计时。
喜欢气候边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气候边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