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张秦宜一位亲友的密切监控,警方果然捕捉到了杨成立的行踪。侦查员们立刻精神一振,保持着高度的冷静和警惕,不露声色地紧紧跟踪观察杨成立的去向。
干警们内心清楚,这不仅仅是抓住一个嫌疑人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顺藤摸瓜,发现那些尚未被警方掌握的同伙,为整个案件的侦破打开新的局面。
下午三点十分,杨成立乘坐的出租车缓缓行驶到五五路。就在这关键一刻,警方凭借着精湛的战术和默契的配合,巧妙地将出租车逼停在了路边,整个行动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十六日深夜,夜色如墨,肩负抓捕沈阳杀手艰巨使命的刑警支队二大队干警们,不顾长途奔波的疲惫,马不停蹄地抵达了沈阳。
此次行动的核心目标是谢明刚。据可靠情报,谢明刚正全身心投入精品店的筹备工作,日常很少在家中居住。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避免因谢明刚不在家而打草惊蛇,干警们保持着高度的谨慎,并未贸然闯入谢明刚家。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沈阳的大街小巷。沈阳市刑警支队积极响应,迅速选派了一批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卓越的得力干警,全力加入此次抓捕行动。
这些本地干警充分发挥熟悉当地环境的独特优势,展开了一系列巧妙而细致的侦查工作。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探寻,终于成功获取关键线索——谢明刚此刻正藏匿在其岳父家中。
得到这一重要消息后,赴沈小分队与沈阳同行迅速做出部署,果断兵分两路。一路干警迅速赶到谢家附近,悄无声息地展开蹲点守候,犹如警惕的猎豹,时刻防备着谢明刚突然回家;另一路则争分夺秒,如离弦之箭般火速赶往位于东陵区前进乡的谢明刚岳父住处。
下午四点左右,阳光渐渐倾斜。前进乡派出所的民警与治保干部,引领着从市里赶来的警察,以排查外来暂住人口为掩护,在村里挨家挨户地进行细致入微的清查。
当排查队伍来到谢明刚岳父家时,民警们神色平静,其中一位干警看似不经意地指着正躺在床上鼾声如雷、呼呼大睡的谢明刚,若无其事地问他岳父:“这个是你啥人?”
老人毫无防备,如实回答:“他是我女婿。” 刹那间,原本平静的氛围陡然紧张起来,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触即发的气息。
话已至此,还有什么说的,刑警们互相一对眼,立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正在打呼噜的谢明刚。
“谁?哪个?干啥呢?”谢明刚一脸懵逼,睡眼朦胧,还没有明白咋回事就被身手敏捷的干警死死按住。
两名刑警将谢明刚的双手一把扯到背后,打上了背铐,整个抓捕行动进行得悄无声息,没有一丝多余的声响。
曲彬大队长始终牢记刘乃兴副支队长的嘱托,多年在刑侦一线摸爬滚打,让他练就了一双敏锐如鹰的眼睛和洞察人心的能力。
他精准地捕捉到谢明刚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一方面是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在生死边缘,他对活下去有着无比迫切的渴求;
另一方面,则是对张秦宜可能供出更多线索的担忧,这种担忧像一团阴云,始终笼罩在他心头。
他犹豫不决,吞吞吐吐,始终不吐正题。
曲彬大队长巧妙地抓住这两个关键心理点,有条不紊地对谢明刚展开了强大的心理攻势。
在这场审讯对峙中,曲大队长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棋手,每一步都精准无误,逐渐攻破谢明刚的心理防线。
终于,谢明刚的心理防线突然崩塌,再也无法阻挡,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然而,曲彬大队长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乘胜追击,向谢明刚提出戴罪立功的要求,希望他能协助警方抓获另外两名杀手——杨明和杨文忠。谢明刚权衡利弊后,答应了警方的要求。
不知不觉,夜幕再次降临,城市的大街小巷华灯初上,五彩斑斓的灯光交织出一片繁华的景象。
晚上六点多,谢明刚在一群看似亲密无间的 “朋友” 簇拥下,来到他家附近的一家饭店。
这些 “朋友” 看似普通,实则个个都是便衣刑警,他们目光敏锐,时刻保持着警惕。
众人要了一个包间,一场精心策划、关乎成败的诱捕行动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场景中悄然拉开了帷幕。
七点多,谢明刚按照警方事先的安排,神色略显紧张地掏出传呼机,给杨明发出了邀请吃饭的信号。此时此刻,包间内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仿佛无比漫长。
大约一小时后,一阵 “突突突” 的三轮摩托车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夜晚原本的宁静,也让包间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一辆三轮摩托车晃晃悠悠地在饭店门前缓缓停下,车门“嘎吱”一声打开,杨明从车上下来,脸上毫无异样,神态自若地走进了包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90年代大案系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