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峙月余,互有胜负,春雨连绵,曹军多在泥泞中挣扎,“怨煞”侵体,军中疫病渐生。曹操的“霸者之意”虽强,却也无法完全驱散这种源于天地与人心的负面力量。
正在此时,东吴使者送来孙权书信。曹操展开一看,信中言辞谦卑却暗藏机锋,历数曹操“残虐生灵”,劝其“春水方生,公当速去”。而信的背面,只有两行狂放不羁的大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那字迹,力透纸背,每一笔画都仿佛蕴含着孙权那勃发的“帝王之意”与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这已不仅是恫吓,更像是一种“言咒”的雏形,若是心志稍弱者,恐怕已被这“意”所伤。
曹操凝视着那两行字,营帐内的烛火似乎都摇曳了一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半晌,他忽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惊怒,有赞赏,更有对自己当前困境的无奈。
“孙仲谋,不欺我也!”他将信拍在案上,眼中闪过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一种棋逢对手的释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兵法较量,更是意志与气运的碰撞。孙权的“意”通过这封信,跨越江水,直抵他的心防。
“传令!”曹操沉声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沙哑,“班师!命朱光镇守皖城,余部,返回许都!”他知道,此次南征,他的“气”已衰,强行再战,恐真要重蹈赤壁之覆辙。而孙权的那句“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如同一个预言,更像是一个赌上自身气运的宣言,让曹操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孙权得到曹操退兵的消息,立于石头城上,望着北去的江水,江风吹拂着他的紫髯,他能感觉到,自己与江东地脉的联系,因这一场意志的胜利而更加紧密。他那初具雏形的“帝王之意”,也因此而更加凝实。
“主公,”张昭上前一步,他的“心法”修为在江东文臣中首屈一指,此刻敏锐地察觉到孙权“气”的昂扬,“曹操虽退,刘备仍在葭萌,荆州空虚。此乃天赐良机。”
孙权微微颔首,眼中精光一闪:“子布有何高见,使刘备不能再还荆州?”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此刻的他,不再是当年需要兄长庇护的少年,而是一头真正开始崭露獠牙的江东猛虎,他的“意”,正与这片土地的“气”,一同勃发。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