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周瑜自从得了孔明“只欠东风”的十六字真言,又见他立下军令状,要往南屏山祭借东风之后,心中那块大石总算是落了地,病势也随之痊愈了大半,精神也日渐好转。他立刻召集程普、鲁肃等一班核心将佐,在中军大帐之中日夜伺候,只等东南风一起,便立刻调兵遣将,发动总攻。同时,他又派人火速前往后方,将孔明祭风之事以及火攻计划,详细禀报与吴侯孙权,请其务必按时派遣援军前来接应,以策万全。
老将黄盖那边,也早已将一切准备妥当。他挑选了二十只速度快、吃水浅的轻便战船,作为火攻之用的“火船”。这些火船船头之上,都秘密装置了无数锋利坚固的大铁钉,以便在撞击曹军战船之时,能够牢牢钩住对方,使其无法脱离。船舱之内,则堆满了芦苇、干柴等易燃之物,上面又浇灌了大量的鱼油、桐油等助燃之物,最上面再铺上一层厚厚的硫黄、焰硝等引火之药,一旦点燃,便会火光冲天,难以扑灭。所有火船皆用青色的油布大单严密遮盖起来,以防被曹军提前识破。每艘火船的船头之上,都插上了一面特制的“青龙牙旗”,作为与曹操约定的投降信号。船尾则各系着一只轻便的小型“走舸”,以备纵火之后,船上将士可以迅速撤离。一切准备就绪,黄盖便在自己帐下静静等候,只待周瑜一声令下,便可驾着这二十只“火焰使者”,直捣曹营。
大将甘宁与谋士阚泽,则依照周瑜的密令,每日在中军水寨之中,盛情款待(实则严密监视)着蔡和、蔡中兄弟二人,与他们一同饮酒作乐,称兄道弟,却绝不允许他们手下的任何一名士卒离开营寨半步,更不允许他们与外界有任何接触。整个水寨周围,早已被周瑜布下了天罗地网,皆是忠心耿耿的东吴军马,把守得如铁桶一般,水泄不通。只等中军帐上号令一下,便要将这二人及其部下一网打尽。
周瑜正在中军大帐之中与众将商议军情,忽有探子飞马来报:“启禀都督,吴侯已亲率主力船队,离开柴桑大营,如今已在离我军水寨八十五里之处的江面上停泊扎寨,只等都督这边有了好消息,便可即刻挥师前来接应。”
周瑜闻言大喜,精神更振。他当即派遣鲁肃,火速传令下去,遍告江东水陆各部所有官兵将士:“俱各收拾整理好自己的战船、兵器、铠甲、风帆、船桨等应战之物,随时准备出征。本都督将令一旦发出,时刻不许有半点违误迟延。倘若有临阵退缩,贻误战机者,立斩不饶,决不姑息!”
江东众将士得令之后,无不精神抖擞,磨拳擦掌,士气高昂,人人都做好了与曹军决一死战的准备。一股惨烈而决绝的“军心煞气”,在整个江东大营上空凝聚不散,与江北曹营那股庞大却略显驳杂的“霸者煞气”遥遥对峙。
这一日,眼看着天色渐渐向晚,夜幕即将降临。江面上依旧是风平浪静,晴空万里,只有一丝微弱的西北风在轻轻吹拂,丝毫不见有东南风的迹象。
周瑜在中军帐中,开始有些焦躁不安起来,他眉头紧锁,对一旁的鲁肃说道:“子敬,你看这天时,孔明之言,恐怕是虚妄之谈了。如今已是隆冬时节,阳气衰微,阴气正盛,江上怎可能会刮起东南风来?莫非他是在戏弄于我,拖延时间?”
鲁肃却对孔明充满了信心,劝慰道:“都督不必过于忧虑。以肃之见,孔明先生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他既然敢立下军令状,必然是有几分把握的。我等且耐心再等一等,或许天机就在今夜。”
将近三更时分,夜已经深了。忽然,帐外传来一阵阵风声呼啸,悬挂在辕门之上的各色旗幡,也开始随风转动起来。
周瑜心中一动,连忙起身走出帐外,抬头观看天象。只见原先那些指向东南方向的旗角,此刻竟然真的开始缓缓地朝着西北方向飘动!夜空之中,云层也开始快速地涌动聚集,天地间的“气”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霎时间,一股强劲的东南风,夹杂着湿润的水汽,呼啸着从江面上席卷而来!那风势之大,竟吹得岸边的树木哗哗作响,江面上也掀起了一阵阵汹涌的波涛!
周瑜见状,不由得骇然失色,心中翻江倒海,惊叹不已:“此人…此人当真有夺天地造化之奇术,鬼神莫测之玄功!他竟然真的能逆天行事,借来这反季节的东南大风!此等人物,若留之于世,他日必将成为我江东的心腹大患,祸根深种啊!我必须趁此机会,及早将他除去,以绝后患,免得他日后反过来算计我江东!”周瑜的“意”念之中,杀机暴涨,一股冰冷的寒意弥漫开来。
他当即便唤来帐前心腹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此二人皆是勇猛过人,且对周瑜忠心耿耿的“凝意”境武者),厉声吩咐道:“你二人,速速各带领一百名精锐刀斧手。徐盛,你从水路乘快船出发;丁奉,你从陆路骑快马先行。火速赶往南屏山七星坛,休要与他多言,也不必问任何情由,一见到诸葛亮,立刻将他拿下,当场斩首!将他首级取来见我,本都督重重有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