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孟德迁驾锁龙气 奉先背义袭徐州
却说李乐欲以诈术惊吓献帝车驾,其声虽厉,实则“气”虚“意”怯。杨奉身经百战,早已听出端倪,冷哼道:“陛下勿惊,此乃李乐鼠辈故弄玄虚耳!”当即令徐晃出战。
徐晃得令,战斧破空,直取李乐。李乐挥刀相迎,其煞气在徐晃那刚猛精纯的武道真气面前,如同土鸡瓦狗。只一合,大斧带着破灭一切的“意”,轰然斩落!李乐连人带马被劈为两半,残存的魂魄似乎都被那凶悍的斧意震散!
杨奉军士气大振,趁势掩杀,将李乐余党杀散。献帝一行这才得以通过箕关这道险隘。太守张杨早已在此等候,献上粮草绢帛。献帝感其忠心,封为大司马。张杨自知实力有限,不敢掺和京畿这滩浑水,谢恩之后,便引兵返回自己的地盘野王屯驻。
献帝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洛阳。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令他心碎。昔日巍峨壮丽的宫阙早已被董卓付之一炬,残存的只有断壁残垣。繁华的街市荒芜不堪,蒿草丛生,比人还高。整座城市弥漫着一股衰败、死亡的气息,以及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怨煞。杨奉只得命人清理出一片稍好的废墟,搭建了简陋的宫室供天子暂居。
百官朝贺,竟只能立于荆棘丛中,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汉室的“气”运,至此已衰微到了极点。献帝含泪下诏,改元建安,是为建安元年。
这一年,天灾依旧肆虐,关中大旱,洛阳更是重灾区。城中居民锐减至数百家,为了活命,人们不得不走出残破的城郭,去剥树皮、掘草根充饥。连尚书郎这样的高官,有时也不得不亲自出城砍柴,不少人就此饿死、病死在颓墙之下,化为新的怨魂。目睹此情此景,纵是铁石心肠之人,也要为这末世景象感到心悸惶恐。
太尉杨彪强忍悲痛,再次向献帝进言:“陛下,前番诏曹操入京之议,未及施行。如今曹操在山东坐大,兵强马壮,其‘霸者之意’虽烈,尚尊汉室。可再降诏,宣其入朝,剿除凶逆,或可挽回一丝颓势。”
献帝早已心力交瘁,有气无力道:“既已议定,爱卿速遣使去便是。”
杨彪领旨,立刻派出使者,携带诏书,奔赴山东。
却说曹操在兖州,早已得知献帝返回洛阳的消息。他召集荀彧、郭嘉等核心谋士,商议对策。荀彧首先发言,其“意”深远,目光锐利:“主公,昔日晋文公尊奉周襄王,遂成霸业;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此皆是借大义名分,聚拢人心与‘气’运之策。今天子蒙难,龙气飘零,正是我等奉天子以令不臣、凝聚天下‘气’运的千载良机!若此时奉诏迎驾,挟天子以号令诸侯,则霸业可期!此不世之奇功,主公切不可错失!若稍有迟疑,恐被他人捷足先登!”
曹操闻言,眼中精光大盛!荀彧此言,正中他下怀!他那“霸者之意”渴望的,不仅仅是地盘和兵马,更是那代表天下正统的“龙气”加持!正欲调兵遣将,忽报天使持诏前来宣召!曹操大喜过望,立刻恭敬接诏,当即下令,集结大军,准备西行迎驾!
然而,洛阳那边,献帝的日子却越发艰难。城池残破,无力修缮;粮草匮乏,难以为继。更可怕的是,探马再次飞报:李傕、郭汜二贼,竟不甘失败,又纠集了部分残部,裹挟着更为浓烈的怨毒煞气,杀奔洛阳而来!
献帝惊恐万状,急召杨奉、韩暹、董承等商议。杨奉、韩暹(白波贼出身,煞气甚重)倒是悍勇,请命出战:“臣等愿与二贼决一死战,保陛下周全!”
董承却相对冷静,其“意”中带着忧虑:“洛阳城防尽毁,我军兵少甲疲,‘气’已衰竭。与那积怨已久的二贼死战,胜算渺茫。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依臣之见,不如暂避其锋,奉驾东行,往山东方向靠近曹将军,或可保万全。”
献帝此时已是惊弓之鸟,只想尽快脱离险境,立刻采纳董承建议,下令即刻启程,逃往山东!百官之中,稍有马匹者皆随驾逃离,无马者则只能徒步跟从,狼狈不堪。
刚出洛阳城不远,便见前方尘土漫天,金鼓之声隐隐传来,似有大军逼近!献帝与伏皇后吓得面无人色,以为是李、郭追兵已至!
就在君臣绝望之际,一骑快马飞驰而来,竟是先前派往山东的使者!使者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禀报:“陛下勿忧!曹将军已尽起山东之兵,奉诏前来救驾!闻听李、郭二贼犯阙,特遣先锋大将夏侯惇,引许褚、典韦等十员猛将,精兵五万,星夜驰援!已在前方!”
献帝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片刻之后,夏侯惇率领大军赶到。为首的夏侯惇独目炯炯,煞气逼人;其身后,许褚、典韦二将更是如同两尊移动的煞气魔神,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压!众将皆按军礼拜见献帝。
刚慰问完毕,又报正东方向亦有大军杀到!献帝惊魂未定,急令夏侯惇探查。夏侯惇回报:“乃是曹将军麾下步军主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