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襄阳大族代表、刘表的小舅子蔡瑁却极力反对。他本身武艺不俗,乃是“凝意大成”,又是本地豪强,自视甚高,听不得半点示弱之言。“子柔先生此言,未免太过怯懦!兵法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今敌军已兵临城下,兵锋直抵护城河边,我等岂能坐守愁城,束手待毙?!末将虽不才,愿领一支精兵,出城与那孙坚决一死战!定要挫其锐气!”
刘表被蔡瑁说得热血上涌,又顾及妻族颜面,竟不顾蒯良的劝阻,点头应允:“好!德珪(蔡瑁表字)有此胆气,本将便给你一万精兵,出城迎敌!”
蔡瑁大喜,立刻点齐一万军马,气势汹汹地杀出襄阳城,于城外的岘山之下,摆开阵势,准备与孙坚决战。
孙坚正愁攻城不利,见敌军竟敢主动出城迎战,不由得大喜过望,立刻率领得胜之师,长驱大进!
两军对垒,蔡瑁拍马出阵。孙坚在马上用刀一指,对左右喝道:“此人乃刘表那继室之兄,仗势欺人,谁敢替我擒下他来?!”
“末将愿往!”程普应声而出,挺起手中那杆经历了无数厮杀、隐隐泛着血光的铁脊蛇矛,直取蔡瑁!
“显圣”对“凝意”,境界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程普的铁脊矛带着沉凝的“煞气”与老练的“战意”,招式老辣无比。蔡瑁虽然奋力抵挡,但在程普的猛攻之下,只觉得对方的每一击都重如山岳,震得他气血翻涌,护身“气”劲摇摇欲坠。
勉强交手了不到十合,蔡瑁的刀法便已散乱,破绽百出,再打下去必然落败被擒!他心知不敌,不敢恋战,虚晃一刀,拨马便逃。
“杀!”孙坚抓住机会,一声令下,江东大军如同猛虎下山般掩杀过去!荆州军本就士气不高,主将一逃,更是兵败如山倒,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蔡瑁狼狈不堪地逃回了襄阳城中,紧闭城门,再也不敢出来。
回到城中,蒯良面色铁青,当即向刘表进言:“蔡瑁不听良言,刚愎自用,以致损兵折将,挫我军心!按军法当斩!以正军纪!”
刘表看着狼狈不堪的小舅子,又念及自己新娶的蔡氏夫人,终究心软,没有下令处斩,只是斥责了几句,便不了了之。这让蒯良暗自摇头,心中对刘表的优柔寡断,生出几分无奈。
却说孙坚大败蔡瑁之后,士气更盛,便分兵四面,将襄阳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但襄阳城池坚固,守军虽败,但人数尚多,又有蒯良、蒯越等人指挥守城,一时间竟也难以攻下。
攻城持续了数日,忽有一日,战场之上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孙坚中军大帐前那杆高高耸立、象征着主帅权威与军队“气运”的帅字旗,竟被狂风拦腰吹断!
韩当见状,心中一惊,连忙对孙坚说道:“主公!军中帅旗无故被风吹折,此乃大凶之兆啊!我军连日攻城不下,士卒疲惫,‘煞气’已不如前。依末将之见,不如暂且班师回朝,休整一番,再图后举!”
孙坚此刻杀红了眼,又兼连战连胜,只觉得拿下襄阳、擒杀刘表指日可待,哪里肯听这不吉利的话?他瞪了韩当一眼,厉声道:“胡说!我军屡战屡胜,兵锋正锐!襄阳城破,便在旦夕之间!岂能因为区区一阵狂风,吹断了一根旗杆,就动摇军心,无功而返?!传我将令!加紧攻城!三日之内,务必拿下襄阳!”
于是,孙坚不但不听韩当劝告,反而下令将士们冒着矢石,更加疯狂地攻打城池。江东军虽然奋勇,但伤亡也随之急剧增加,城下伏尸累累,一股浓重的“怨煞”之气开始在襄阳城外弥漫、汇聚。
城内,蒯良夜观天象,只见东南方向一颗象征将星的星辰,光芒黯淡,摇摇欲坠,更带有血光之灾的凶相。他结合星辰对应的地理分野推算,心中一沉,低声道:“将星欲坠,其光黯淡偏红,此乃大将陨落之兆!以分野而论,正应在东南孙坚身上!看来此獠死期将至!”
他立刻找到刘表,密告此事,并再次进言:“主公!天象示警,孙坚死期已至!请主公速速再致书冀州袁本初,言明利害,请其务必发兵南下,或威胁南阳,迫使孙坚退兵。只要孙坚后路受胁,军心必乱,我等便可趁机反击!”
刘表闻言大喜,立刻写好求援书信。但眼下襄阳被围得水泄不通,谁能突围而出,将书信送到冀州去呢?
刘表环视帐下诸将,问道:“如今贼兵围城,谁敢领命,杀出重围,前往冀州送信求援?”
话音刚落,帐下一员身材矫健,眼神锐利的健将应声而出:“末将吕公,愿往!”此人修为约在“凝意小成”或“聚气大成”,擅长骑射与山地作战。
蒯良看了看吕公,点了点头,说道:“吕将军有此胆气,良深感佩服。然突围非同小可,将军既敢前往,可听我一计……”他将吕公叫到近前,低声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今夜月色不明,你可于黄昏时分,挑选五百精锐骑兵,多带弓箭手,从东门悄然杀出,不必恋战,直奔城外的岘山而去。孙坚生性刚愎,勇而无谋,见有人突围,定会亲自追击。你只需将他引入岘山山路之中。我已查明,岘山地形复杂,林木丛生,多有险峻隘口,且此山似乎蕴藏某种特殊的地脉之气,能扰人心神,压制外来者的‘气’息。你可预先分出两百人,一百人上山埋伏,准备大量滚石檑木;一百人携带强弓劲弩,埋伏于山道两侧密林之中。待孙坚追兵进入埋伏圈,你便盘旋引诱,待时机成熟,号令一响,则矢石齐发!务必将孙坚毙于此地!若能成功斩杀孙坚,便立刻燃放三声连珠号炮,城中自有大军出城接应,趁乱反攻!若追兵不多,或未能引来孙坚,则不必放炮,火速赶往冀州求援,切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