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勃然大怒,回头喝问:“谁敢出战,替我擒下此獠?!”
“末将愿往!”话音未落,袁绍阵中,大将文丑早已按捺不住,大喝一声,催动胯下战马,挺起手中寒铁点钢枪,如一道黑色闪电般,直冲上磐河桥!他“显圣小成”的威压与浓烈的战场“煞气”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连桥面都微微震动!
公孙瓒夷然不惧,亦催马挺槊,于桥上与文丑战在一处!
槊来枪往,劲气四溢!桥面石板不断被二人的兵器或马蹄踏裂!然而,境界的差距是巨大的。公孙瓒虽勇,其“初入凝意”的修为,在文丑“显圣小成”的绝对力量和精妙枪法面前,根本无法抗衡。文丑的每一枪都势大力沉,带着侵蚀心神的“煞气”,震得公孙瓒手臂发麻,气血翻腾。
勉强支撑了不到十个回合,公孙瓒的槊法已乱,护身“气”劲几乎被破,再战下去必死无疑!他虚晃一槊,拨马便走,向本阵败退。
“哪里逃!”文丑纵声长啸,得势不饶人,拍马紧追不舍,竟单人独骑,冲破公孙瓒的军阵阻拦,径直杀入其中军!他手中长枪挥舞,带起道道血花,无人能挡!
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皆是“聚气大成”,见主公危急,一齐上前,试图拦截文丑。然而文丑枪出如龙,只一枪,便将当先一将挑落马下,其余三将骇得肝胆俱裂,纷纷败退!
文丑杀散拦截,继续紧追公孙瓒,眼看就要追出军阵。公孙瓒慌不择路,朝着附近的山谷亡命奔逃。
“公孙瓒!快快下马受降!饶你不死!”文丑在后厉声大喝,声浪滚滚,震得山谷回响。
公孙瓒吓得魂飞魄散,情急之下,弓箭掉落,连头盔也颠簸落地。他披头散发,只顾催马狂奔。眼看奔到一处山坡,胯下战马忽然前蹄一软,公孙瓒猝不及防,翻身滚落坡下,摔得七荤八素。
文丑见状大喜,纵马赶到坡上,举起长枪,枪尖凝聚着致命的“煞气”,就要向下方的公孙瓒刺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忽然间,草坡左侧,响起一声清朗的暴喝:“贼将休得猖狂!”
只见一名少年将军,白马银枪,如同从画中走出一般,飞驰而至!他身长八尺,剑眉星目,面如冠玉,神威凛凛!手中一杆亮银枪,枪尖吞吐着锐利无匹的“气”芒,不带丝毫“煞气”,却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凌厉“意”念,直取文丑!
“嗯?!”文丑感受到那股纯粹而强大的“气”息与“意”念,心中一凛,不敢怠慢,连忙收枪格挡!
“铛!”
枪与枪激烈碰撞,爆发出刺耳的金铁交鸣!文丑只觉一股沛然大力传来,枪杆巨震,竟被震得手臂微微发麻!他惊疑不定地看向来将,只见那少年将军枪法精妙绝伦,快如闪电,疾如奔雷,招式之间隐隐透着一股堂堂正气,与自己那充满“煞气”的路数截然不同,但其威力,却丝毫不逊色于自己!
两人瞬间大战在一处,枪来枪往,身影交错,从坡上打到坡下,直斗了五六十合,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难分胜负!文丑越打越是心惊,他能感觉到,这少年将军的境界似乎与自己相仿(同为“显圣小成”),但其“气”之精纯,“意”之锐利,以及那神乎其技的枪法,都让他感到无比棘手。
此时,公孙瓒已被部下救起,重新上马。而他的救兵也已大队赶到,将文丑团团围住。文丑见状,知道再战无益,虚晃一枪,逼退少年将军,拨马杀出重围,自回本阵去了。那少年将军亦不追赶,勒马立于坡前,气定神闲。
公孙瓒惊魂稍定,忙走下土坡,来到少年将军面前,拱手问道:“适才多谢将军援手,救我性命!敢问将军高姓大名?何方人士?”
那少年将军收枪还礼,声音洪亮:“某乃常山真定人氏,姓赵,名云,字子龙。原本是在袁绍处听命。但云观袁本初,名为汉臣,实则心怀叵测,并无忠君救民之心,空有野心,其‘意’不正,其‘气’驳杂。故此弃之,欲另寻明主。本想前来投奔将军,不想竟在此处巧遇。”
公孙瓒闻言大喜过望!今日虽败,却得了如此一员足以匹敌文丑的虎将!他连忙紧紧握住赵云的手:“子龙真乃天赐我也!快!随我回营!”遂与赵云一同归寨,重新整顿兵马,士气复振。
第二日,公孙瓒重整旗鼓,再与袁绍决战。他将军马分为左右两翼,主力皆是那闻名遐迩的“白马义从”,约有五千余骑,银甲白袍,气势非凡。他汲取昨日教训,将赵云这新降之将安排在后阵,另领一军作为预备队,自己则亲领中军,以大将严纲为先锋。他在桥上立马,帅旗下立,威风凛凛。
袁绍这边,则令颜良、文丑各率弓弩手一千为左右先锋。他听取了谋士建议,采用了麴义的战术,令其率领精锐步兵一万五千,其中有八百名号称“先登死士”的强弩手,埋伏于阵前盾牌之下。袁绍自己则亲率数万大军于后方压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