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看着单膝跪地,眼神坚定的赵构,缓缓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刻让他起身。大堂内的气氛,因为刚刚的血腥和此刻微妙的君臣(兄弟)关系,显得有些凝滞。
“起来吧。”赵桓终于开口,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出城之事,宜早不宜迟。今夜……就是最好的时机。”
“今夜?”赵构起身,脸上露出一丝讶异,“陛下,城外金贼刚刚经历大战,又受了些许挫折,防备必然更加森严。而且……臣弟如何出城?”
他知道,汴京城四门紧闭,城墙上下都是眼睛,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强攻自然不行。”赵桓走到那副巨大的汴京地图前,手指点在了城墙西侧,靠近金水河的一段,“但……天无绝人之路。”
赵构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金水河?那是从城外引水入内的一条水道,虽然不算宽阔,但也有专门的水门控制。只是……那里不是也被金军严密封锁了吗?
“金水河水门,看似戒备森严,但金贼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几座主要的陆路城门和南薰门的缺口。”赵桓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胸有成竹的意味,“而且,水路……总比陆路更容易找到缝隙。”
他看向陈过庭:“陈卿,皇城司可有熟悉金水河水道之人?或者……可有办法,在今夜,短暂地、不引人注意地,打开水门一角?”
陈过庭沉吟片刻,躬身道:“回陛下,皇城司内确实有几名漕工出身的好手,对汴京内外水道颇为熟悉。至于水门……守卫水门的禁军中,有我们的人。若只是短暂开启一道缝隙,送一人一骑出去,或许……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但风险极大,一旦被金贼察觉……”
“风险总是有的。”赵桓打断他,“但富贵险中求。此事,就交给你去安排!务必隐秘!务必迅速!时间,定在三更!”
“臣……遵旨!”陈过庭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怠慢,立刻领命去准备。
“陛下,”赵构看着地图,又看了看赵桓,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臣弟……只身一人出去吗?是否……需要带些护卫?”
“护卫?”赵桓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目标越小越好。你只需带上黄潜善,他老成持重,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至于护卫……朕会给你安排另一重‘保险’。”
“保险?”赵构更加疑惑。
赵桓没有立刻解释,而是转向另一名一直侍立在旁的皇城司副指挥使:“刘晏,你立刻去办一件事。”
“卑职在!”
“去……”赵桓压低了声音,凑到刘晏耳边,如此这般吩咐了几句。
刘晏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立刻躬身领命:“卑职明白!保证办妥!”随即匆匆离去。
赵构看着刘晏离去的背影,心中疑窦丛生。皇兄到底安排了什么?感觉……神神秘秘的。但他知道,现在不是追问的时候。
“九弟,”赵桓重新看向赵构,“出城之后,一路向南,切不可急于北上。先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宋南京),那里是朝廷陪都,根基尚稳,也相对安全。到了那里,再以朕的信物和你的名义,号召附近州府兵马,徐图北上。”
“臣弟明白。”赵构点头。应天府确实是个合适的落脚点。
“记住,”赵桓加重了语气,“在外行事,不必事事请示。朕给你便宜行事之权!但有一条底线:绝不可与金人议和!更不可……存有不臣之心!”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极轻,却如同重锤敲在赵构心上!
赵构心中一凛,连忙再次躬身:“陛下放心!臣弟之心,唯有大宋!绝无他念!”
“但愿如此。”赵桓不置可否,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准备吧。一个时辰后,朕亲自送你……到金水河。”
“臣弟……告退。”赵构行了一礼,转身离开了这间充满血腥和阴谋的大堂。
走出皇城司的大门,刺骨的寒风让他精神一振。黄潜善早已焦急地等候在那里,看到他平安出来,连忙迎了上来:“王爷!您没事吧?陛下他……”
“无事。”赵构打断他,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黄长史,立刻回府收拾行装,我们……马上要离开汴京。”
“离开?!”黄潜善大惊失色,“现在?!怎么离开?!”
“陛下自有安排。”赵构没有多说,只是催促道,“动作快!时间不多了!”
……
三更时分,夜色最浓。
金水河畔,靠近西城墙的一处隐蔽水门旁。
几道黑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岸边。正是赵桓、赵构、黄潜善,以及陈过庭和少数几名皇城司的顶尖高手。
河面上结着薄冰,河水在黑暗中无声地流淌。远处,金军的巡逻火把如同鬼火般跳跃,隐约还能听到刁斗敲击的声响。
“陛下,都准备好了。”陈过庭低声道,“水门下的暗闸可以开启一道缝隙,足够一人一骑泅渡过去。对岸……我们的人也已探查过,暂时没有金贼埋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