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温如霜诚恳的眼神,王伯终于点了头:“行,我信你一次。不过,种水稻的活我不熟,还得靠你多费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温如霜几乎天天泡在田里。翻地、灌水、育苗、插秧,她跟着从邻县请来的稻农学,手上磨出了水泡,晒得比王伯还黑。王伯看她这么拼,也主动过来帮忙,跟着学插秧的技巧。
可刚插完秧没几天,就出了问题——田里的秧苗开始发黄,有的甚至蔫了。温如霜急得睡不着觉,半夜还去田里看。风痕看她着急,陪着她一起查原因,最后发现是田里的水太满,把秧苗的根泡烂了。
“李伯说水稻喜水,但没说要一直泡着。”温如霜蹲在田边,看着发黄的秧苗,声音有点低落,“是我没经验,把水放多了。”
风痕拍了拍她的肩膀,拿出平板调出水稻种植的资料:“别着急,咱们现在把水排掉一部分,再撒点生石灰消毒,应该还能救。下次我跟你一起去请教李伯,多问几遍总没错。”
两人连夜排掉田里的积水,又撒了生石灰。第二天一早,温如霜又去了李家庄,这次风痕也跟着去了。李老汉听了情况,笑着说:“傻丫头,水稻是喜水,但根系也需要呼吸,水不能没过秧心,得留着一寸的水面。”
按照李老汉的指导,温如霜调整了田里的水位。又过了半个月,秧苗慢慢转绿,长出了新的叶片。看着田里生机勃勃的稻苗,王伯终于松了口气:“温小姐,没想到这水稻还真能种活,看来你的法子是对的。”
温如霜笑了,眼里满是欣慰:“等秋收了,咱们就知道这地养得怎么样了。”
这边温如霜忙着稻糖轮作的试验,风痕也没闲着。他带来的智能虫情监测系统,是由六个监测站组成的,每个监测站都有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和虫情诱捕灯,能实时捕捉田间的虫情数据,还能通过5G传到后台。
可安装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基地的田埂高低不平,有的地方信号不好,监测站的太阳能板也容易被树枝挡住。风痕带着技术员小周,在田里跑了两天,才选定了六个安装点:三个在甘蔗地,两个在稻田,一个在基地的仓库旁边。
安装好的第一天,监测系统就传来了数据。风痕打开后台,看到屏幕上显示甘蔗地里有少量蚜虫,还附带着清晰的照片。他立马通知王伯,让农户们手动摘除有蚜虫的叶片,不用喷药。
王伯半信半疑:“就这么摘?能除干净吗?以前一有蚜虫,都得喷药才行。”
“王伯,你看这数据。”风痕把平板递给王伯,“现在蚜虫才刚开始出现,数量少,手动摘除就能控制住。要是等数量多了再喷药,反而麻烦。”
王伯拿着平板,看着上面的蚜虫照片,又去甘蔗地里看了看,果然只有几株甘蔗上有蚜虫。他赶紧叫上农户,一起摘除叶片。当天下午,风痕再看后台数据,蚜虫数量已经降为零了。
可没过几天,一场大雨又把监测系统淋出了问题。雨停后,风痕去检查,发现有两个监测站的摄像头进水了,屏幕显示黑屏。小周急得直跺脚:“风先生,这可怎么办?要是监测不到虫情,万一蚜虫又多了,咱们都不知道。”
风痕蹲在监测站旁边,仔细看了看进水的地方:“是密封胶没打好,雨水从缝隙里渗进去了。咱们把摄像头拆下来,烘干了重新打胶,再给监测站加个防雨棚。”
两人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把两个监测站修好了。风痕还特意在每个监测站旁边搭了个简易的防雨棚,用的是防水布和竹竿,既轻便又能挡雨。
“以后下雨前,咱们得提前检查一遍监测站,别再出这种问题了。”风痕对小周说,“你也多学着点,以后这些设备的维护,就交给你了。”
小周点点头,拿出笔记本把维护步骤记下来。他之前是基地的普通农户,因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风痕才让他跟着学技术。现在看着自己维护的监测站正常运行,小周心里满是成就感。
有一次,小周在后台看到稻田里有稻飞虱的迹象,赶紧告诉风痕。风痕去田里一看,果然有少量稻飞虱在稻叶上爬。他没让农户喷药,而是从网上买了一批寄生蜂——寄生蜂是稻飞虱的天敌,能把卵产在稻飞虱的体内,让稻飞虱自然死亡。
“这叫生物防治,比喷药环保多了。”风痕给小周和农户们讲解,“以后咱们就用这种法子,既不用农药,又能防虫,糖料的品质也能保证。”
农户们看着寄生蜂在稻田里飞,都觉得新鲜。没过几天,稻飞虱的数量就少了很多,稻田里的稻穗长得越来越饱满。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十月。基地的早稻成熟了,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温如霜和王伯带着农户们收割水稻,收割机在田里穿梭,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
“温小姐,你看这稻穗,颗粒多饱满!”王伯拿着一把稻穗,笑得合不拢嘴,“这十亩地,收了差不多五千斤稻子,比我预想的还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