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林夏带着数据库的资料去北京参加“非遗数字化保护论坛”。她在台上展示3D扫描的清代“状元糖龙”,播放老周演示“叠糖法”的视频,台下坐着的专家们频频点头。有位老教授说:“这些数据不是死的,是活的传承,它让糖龙的魂,能跨过时间,走到更多人面前。”
回市的火车上,林夏打开电脑,看着数据库里不断增加的条目——小张刚发来消息,说又有两位传承人联系上他们,想把家里的配方和作品录进系统。窗外的风景飞快地向后退,像那些逝去的岁月,可屏幕上的糖龙图案,却在阳光下闪着暖融融的光,像刚熬好的糖液,带着甜香,也带着希望。
老周还在等着她回去补细节,王老汉的“晋派糖龙”教程还没剪完,浙江老祠堂的“状元糖龙”还需要补充更多历史背景……林夏知道,这座数据库永远没有“完成”的那天,就像糖龙的传承,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她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新的计划:“下个月去云南找傣族糖龙传承人,收集‘热带水果糖龙’的配方;年底前完成所有清代作品的3D建模;明年开发手机端查询系统,让更多人能随时看……”
火车穿过隧道,屏幕的光在黑暗里格外明亮。林夏想起小时候外婆给她做的“小糖龙”,龙身只有手指那么长,糖液里加了桂花,甜得能记一辈子。现在,她正在做的事,就是把这份甜,这份记忆,这份手艺,用最踏实的方式存下来,传给后面的人——不是存进冰冷的电脑里,是存进每一个愿意了解、愿意学习、愿意守护的人心里。
就像老周说的,“技艺活着,才是最好的传承”,而这座数据库,就是让糖龙活着的另一种方式。它像一个巨大的糖罐,装着历代传承人的心血,也装着无数人的期待,等着更多人来打开,来品尝,来续写新的故事。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