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棠却没放弃,她拿起一颗没榨 juice 的荔枝,剥了皮塞进嘴里:“你看,荔枝肉里有果胶,要是我们不用汁,用果肉泥呢?”第二天,她把荔枝肉打成泥,加了点琼脂熬稠,再和糖浆混合。这次,糖浆终于凝固了,做出的“荔枝龙”泛着淡淡的粉,咬一口全是荔枝的清甜,连学徒们都抢着要尝。
日子一天天过去,院子里的糖香换了一茬又一茬:暮春是茉莉龙的清雅,盛夏是柑橘龙的酸甜,初秋是桂花龙的醇厚,深冬是柚子龙的清爽。林砚秋把这些“花果糖龙”摆在传承基地的展示柜里,来参观的人看到“可品尝”的牌子,都忍不住买一条试试。有个小姑娘吃完柑橘龙,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下次还要来,我想看看秋天的糖龙是什么味道!”
消息传得很快,城里的电视台都来采访。镜头前,苏棠和林砚秋一起制作“茉莉龙”,苏棠熬糖加蜜,林砚秋塑形刻鳞,配合得默契十足。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做可食用的糖龙时,林砚秋指着窗外排队等着尝糖龙的孩子们,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传承就是守住老方子、老手艺,可苏师傅让我明白,传承不是把技艺放进玻璃柜里,而是让它走进人们的生活里。当孩子们因为尝到糖龙的味道,而愿意了解它的历史时,这门技艺才算真的活了。”
苏棠也补充道:“其实我从林师傅身上学到的更多。他对糖龙的敬畏,对每一道工序的较真,让我知道创新不是瞎折腾,而是在守住根本的前提下,给传统注入新的活力。就像这花果糖龙,不管加了茉莉还是柑橘,它的龙形没变,它承载的吉祥寓意也没变,变的只是让更多人喜欢它的方式。”
采访播出后,“棠味”糕点铺和糖龙传承基地都火了。苏棠在铺子里设了“糖龙角”,每天限量供应花果糖龙,来买的人排到了街尾;林砚秋则开了“糖龙体验课”,教孩子们做小份的柑橘龙、桂花龙,很多家长都说,孩子现在不仅知道了糖龙,还记住了每个季节的味道。
那年冬至,苏棠和林砚秋联手做了一条两米长的“柚子龙”,摆在双生谷的广场上。柚子龙通体金黄,龙身缀着用糖做的柚子瓣,远远望去,像一条腾云驾雾的金龙。周边的村民和城里来的游客围着柚子龙,有人拍照,有人忍不住咬一口龙爪,甜里带着柚子的微苦,驱散了冬日的寒。
林砚秋看着眼前的热闹,忽然想起苏棠第一次来的时候说的话。他转头对苏棠说:“苏师傅,谢谢你,让糖龙有了味道。”
苏棠笑着摇头:“该谢谢的是你,是你让糖龙的味道,有了传承的温度。”
风从山谷里吹过来,带着柚子龙的甜香,也带着人们的笑声。林砚秋知道,这条能吃的糖龙,会像双生谷的竹子一样,在时光里慢慢生长,长出更多新的味道,也长出更多关于传承的故事。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